文/吳芳枝
超市或市場的蔬果,如絲瓜、苦瓜、葉菜類、葡萄、釋迦、水蜜桃、木瓜等等,為了怕搬運中碰撞受損,都會為它們穿上保護衣,隨處可見塑膠袋、塑膠膜或塑膠盒包裝的蔬果。
塑膠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無所不在。報載最近法國立法,禁止某些蔬果以塑膠材質包裝,實施「蔬果裸賣」,與購買者素面相見,是全面減廢減塑計畫的一環;並將逐年增加品項,將來蔬果從生產者送到消費者手上時,過程中將完全不會使用塑膠包裝。法國政府估計每年可減逾十億件塑膠製品,讓環保人士極為讚賞支持,更期望推展到全世界。
這是值得我們從日常的消費習慣著手與效法。
日前朋友送來一盒水果,每個水梨套兩層彩色保麗龍,拆掉包裝後個頭只剩包裝前的一半,有種被「膨脹」的過度包裝欺騙的感覺;幾朵鮮花經過層層包裝後變成一大把花束,算算包裝紙就用了五、六張,包裝的價格遠超過鮮花本身的價值。過度包裝如粉墨登場的虛浮,留下來一堆廢材,更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
最近商家和消費者的環保意識提升,都能自備購物袋,減少使用塑膠用品,從自己、家庭開始,以實際行動做起,人人都是可以是「不塑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