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11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人間佛教散文-參獎】 空布施 (上)

得獎人/王貞君 |2022.01.10
773觀看次
字級

得獎人/王貞君

直到她開始寫字的那一天,我才發現她的不一樣。

溫馴乖巧的她,怎麼字寫起來竟有點突兀乖張?方格子作業簿裡,左右兩個字符就像有仇似的,自動向左向右緊靠格子邊框,有的部首偏旁還以十點鐘方向……歪斜飛踢出去,有點兒張牙舞爪。於是,「貽」字分解成「貝」跟「台」;「鈞」字分化成「金」跟「勻」;即使在沒有方格框限的白紙上,原本的三個字──「邵貽鈞」,也可以硬生生伸展成六個字──「召阝貝台金勻」,一字排開,活像朝會上做體操的六個小人兒。

她喜愛做體操,爸爸每天早上帶著她做,發展中心的老師說,持續做下去,對感覺統合很有幫助。

邵貽鈞,是邵阿嬤的孫女,清秀柔順。我作文班的學生小喬跟她同班,小喬說貽鈞上學期才剛以十一歲的「高齡」轉學到他們班上,就讀三年級。她好像對什麼科目都很陌生,卻又什麼字都認得,老師隨意拿起報紙或參考書考她,她都會念;她還會自己上網找她喜歡的歌來聽,找她喜歡的卡通來看。她跟阿嬤,還有當「地政士」的爸爸,住在綠川北街。聽小喬說,貽鈞不太講話,偶爾開口說話,別人又常聽不懂。小喬還說,她不曾見過貽鈞生氣,只有一回,大頭彬跳針似地說:「空空!邵貽鈞空空,邵貽鈞空空!」她漲紅了臉,不吭一聲,獨自蹲在角落,默不作聲。

她是知道「空空」的,她不要「空空」,她不是「空空」。她是一個「把所有窗子關起來的女孩」,有一點點像是「自閉症」,但她爸爸一路讓她念普通班,堅持她「一定還有幾扇氣窗是開著的」,相信自己的女兒總有一天會和這個美好的世界重新聯結。

邵貽鈞四歲的時候就被爸爸從台北帶回新營來,媽媽留在台北上班,這一留就留到現在,貽鈞十一歲了,媽媽沒有再來看過她,她倒是在回外公外婆家過年時,碰過媽媽兩三回,卻一次比一次生疏,連「媽」這個音都囁嚅著發得不太自然,聽說有一次在班上,她被老師問起媽媽平常都做些什麼菜,她居然似真似假地說:「ㄇ──ㄇ──好菜,貽鈞的媽──媽──好菜!」

小喬他們常會聽到關於邵貽鈞的馬路消息。「輕度身心障礙」是某些醫師對她的診斷;但時下流行的「皮紋檢測」卻判斷她可能是個晚熟的天才。聽小喬說,邵貽鈞的二伯給她買了一把小胡琴,託朋友從北京帶回來的,適合小朋友拉奏;因應「一校一樂團」,她在班上被編派到「擊樂組」,當老師把鑼、鼓、鈴、鈸……堆到邵貽鈞面前的時候,她冷不防地把它們全數都推開,推得遠遠的!並且漲紅著臉說:「二伯說我有二胡!」後來,「二伯說我有二胡!」就變成邵貽鈞理直氣壯的擋箭牌,原以為她只是說說而已,沒有多久,他們居然真的看到她拎個二胡,神情專注地在門外咿咿呀呀「鋸」著,發出令人睡不著的聲音。當然,聽不懂她說話的人就更不懂她了。

我對邵貽鈞特別關注,除了她是邵阿嬤的孫女之外,還有她的識字「超能力」。有一回在他們家,無意間瞄到報上的書摘專欄有一個「曌」字,邵阿嬤問阿銘哥,阿銘哥蹙著眉頭,貽鈞居然代父接招,小聲卻清楚地發出「ㄓㄠ」的音,差點沒把我嚇暈過去,我一直以為武則天造的這字,大概只有我們學中文的才懂。

另外還有兩件事也讓我感到好奇:第一,她一直沒能學會看時鐘,不管爸爸、姑姑、祥茹姐姐、坤鑫哥哥、伯父、伯母,還有學校老師怎麼教,她就是學不會(或者不願意學會?或者,時間之於她,並不是太重要?);第二,她聽阿嬤的話,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就一直維持每天抄一遍《心經》的習慣,從不間斷。(我想起乖巧的她,寫出的「乖張」的字。那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字」們還好嗎?二百六十個字都能好端端地待在格子裡嗎?)

「多練習空弦,右手腕放輕鬆!」

「先練習外空弦,再練習內空弦。」

「持弓的手指要再放鬆,妳把弓桿捏得太緊了……」

完全是老師的口氣!她在跟自己說話。拉二胡的時候,她一人分飾兩角。邵貽鈞有時候甚至叫起自己的名字,給自己中肯的建議或是嚴格的提醒:「貽鈞,運弓平直,避免前後搖擺,不要上下晃動。」

「注意,力度要均勻。」「嗯,貽鈞不笨!不是空空。貽鈞不是空空。」她滿意地笑了,笑出聲音來。輕輕柔柔的笑聲躲在空弦Do來來回回的單音裡面。「Do──Do──Do──Do──」她一邊拉著空弦,一邊覺得很安全、很安心。「So──So──So──」聽見拉空弦的時候愈來愈多。精確一點說,是愈來愈有規律,愈來愈固定,像古時候打更一樣;不同的是,她固定在下午五點二十分到五點五十分中間,拉空弦,全部都拉空弦,先拉「Do──Do──」再拉「So──So──」一再反覆。一心不亂,一絲不茍,一氣呵成。那聲音說不上悅耳,可也不致令人抓狂。康甄蓉說得最傳神,「像萬安演習!還好,人車都可以通行。」

那天傍晚,我下完課,拿著媽要給邵阿嬤的素粽,一路繞到綠川北街,沒聽見綠川的川流聲,倒是聽聞「穿林打葉聲」,樹跟樹之間似乎傳遞著一種奇異的寧靜。還沒從巷弄拐出來我遠遠就聽到「Do──Do──Do── So──So──So──」一再反覆,那聲音說不上悅耳,聽著聽著居然也覺得很安全、很安心。胡琴的聲音真是貼近人聲呵!平穩平順地拉著二胡,果真對感覺統合很有幫助。

來到邵阿嬤家,看見拿著二胡的邵貽鈞,我朝她笑笑,「妳在練琴?」貽鈞停下來看了我一眼,眼神是溫和、沒有戒心的,甚至還有百分之零點幾的笑意,這已經是她友善表現的極致,表示她認識妳、認同妳,還同意妳躭留在她的安全範圍內;貽鈞手裡拿的仍是她二伯送的那把小胡琴;這半年多以來,她除了很有規律地每日作「空弦練習」之外,也固定作「模進練習」。聽小喬說,老師稱讚邵貽鈞的基本功很紮實,因為她專注、執著,而且一絲不苟。

「貽鈞心情不好。」她呶呶嘴,自顧自地咕噥著。

「怎麼了?」我湊過去,坐在她身旁。

「貽鈞的小指頭常,常滑倒,發不出聲音。都說,要加強小指頭的按,指能力。」

「按指能力?老師說的嗎?老師還說了什麼?」我想引導她接話。

「杏花老師說小指頭加強練習。小指頭膽小沒力氣不敢,發,出聲音。」

「小指頭跟貽鈞一樣。」她又說。然後把琴筒擱在左腿上,出神地望著正前方。

小指頭跟貽鈞一樣?她是不是想起……只要一走出家門,自己就緊緊地抓住爸爸的袖子,縮在爸爸背後,怯生生地試探別人的眼光……「他們在看我嗎?我很奇怪嗎?要怎麼笑,別人才不會說我『空空』?要怎麼笑,才會是阿嬤說的『微笑布施』?」

送她二胡的二伯,確信練琴對她有幫助,常想提醒她:小指的彈性、力度、靈活性跟獨立性比其他手指差,要加強練習,但終究也只能用她懂的話來說:「小指頭短短的,比較沒有力氣;貽鈞要特別訓練它、特別重視它喔!」

特別重視?爸爸對貽鈞特別重視;阿嬤對貽鈞特別重視;大伯、大伯母、二伯、二伯母、大姑姑、阿丈、二姑姑、二姑丈、祥茹姐姐、坤鑫哥哥……所有所有的人都對貽鈞特別重視,只除了不太熟悉的媽媽。

媽──媽──。媽──媽──。女馬女馬女馬女馬。

只要一緊張一焦慮,她就又會把字裂解到格子外。

不過,這是以前啦!現在不會了。寫字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情,需要協調身體各部位,調動各種認知能力,才能好好地寫出一個字。爸爸找過臨床兒童心理師,也找過家庭醫師劉安全。邵貽鈞的字再不會歪斜飛踢、再不會張牙舞爪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