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三峽區 樟腦茶葉藍染坊 古往今來話三峽

文/人間社記者呂清月 |2022.01.10
1711觀看次
字級
三峽祖師廟有「東方藝術殿堂」美譽。圖/人間社記者呂清月
李梅樹以家人生活為題的畫作。圖/人間社記者呂清月
三峽老街騎樓的半圓拱斗,宛如時光長廊。圖/人間社記者呂清月
藍染遊客服務中心旁的大木桶,可窺見早年藍染盛況。圖/人間社記者呂清月
三峽歷史文物館。圖/人間社記者呂清月
大豹溪景色幽美。圖/人間社記者呂清月
三峽祖師廟雕工精湛。圖/人間社記者呂清月
歷史文物館陳列的藍染陽傘。圖/人間社記者呂清月
歷史文物館陳列的藍染布包。圖/人間社記者呂清月
「光復紀念鐘」及鐘亭。圖/人間社記者呂清月

文/人間社記者呂清月

提起新北市三峽區,不免令人聯想到三峽老街、三峽祖師廟等景點,但許多人不知道,三峽老街過去曾是一條輕便鐵道,用來載運煤礦、樟腦、茶業等經濟作物;以前三峽還出產高品質米粉,曾上貢日本天皇。

三峽位於大漢溪、三峽河、橫溪匯流的沖積平原上,清朝初期,福建泉州移民來台,拓墾成莊,形成聚落,起初稱為「三角躅」。清嘉慶年間,因人口愈來愈多,改稱「三角湧」,直到日治時期才改名「三峽」。

山巒層疊,流水淙淙的三峽,因山區範圍廣大,有豐富的染料植物「大菁」,因此早年發展出染布業,並藉由水運之便,將藍染布料運送至艋舺(今台北萬華),再銷往中國大陸,也使得三峽成為台灣藍染重鎮。

後來,又有人發現三峽適合種茶,自1860年代起便是台灣知名的茶葉產區。三峽碧螺春原產於中國江蘇洞庭湖區,傳至台灣後,歷經多年發展,風味製程與茶樹品種已略有不同,茶湯清澈碧綠,細膩優雅,餘韻綿長。



光復紀念鐘 鳶山公園地標

三峽西面的鳶山,因山頭形似飛翔的鳶而得名,相傳鄭成功的軍隊曾駐紮於此,官兵誤以為是大鳶,曾發砲擊鳶山,現今斷痕仍在。在海拔321公尺的鳶山公園裡,有座「鳶山聖蹟」碑,記載著鳶山的典故。

鳶山公園裡有一座銅鐘,稱為「光復紀念鐘」,為三峽地區著名的地標。這座鐘是三峽區民為了紀念台灣光復40周年所造,鐘體鑄有「禮義廉恥」4字,旁邊有塊「聖蹟碑」,上頭刻有碑文,以悼念三峽人抗日的義勇事蹟。



三峽祖師廟 東方藝術殿堂

位於三峽街區中心的祖師廟,草創於乾隆34年(1769年),歷經3次重建,1947年因斑駁失修,由藝術家李梅樹監造重建;李梅樹自46歲至82歲,投入半生歲月設計、指導重建,彰顯建築彫刻之美,因此三峽祖師廟也贏得「東方藝術殿堂」的美譽。

三峽祖師廟供奉的清水祖師,是北宋福建泉州安溪的高僧,法號「普足」,由於在清水巖修道,鋪橋造路,廣施醫藥,被尊稱為清水祖師;祖師圓寂後,信眾求雨驅蟲,屢屢靈驗,宋寧宗追封為「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明太祖追封為「護國公」。



仿歐風老街 歷史風貌專區

三峽老街是台灣知名的老街之一,更是台灣少數完整且具歷史價值的傳統街區。建物仿歐風立面,以古希臘柱式、古羅馬拱門及巴洛克裝飾,建構早年流行的歐風街道風貌,融合洋樓風格、日式家紋、漢文化圖騰,形成中、西、日式合併的特殊建築風格,1995年列入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

三峽區境內的大豹溪,是台灣危險河川之一。大豹溪屬淡水河水系,是大漢溪支流三峽河的上游,其源流為熊空溪。日治初期以前,大豹溪一帶為原住民泰雅族大嵙崁群大豹社的居住地,因此名為「大豹溪」。

1900年至1906年發生原住民反抗日人理蕃政策的「大豹社事件」後,泰雅族人被日人逼迫集體遷居到桃園市復興區詩朗、志繼一帶,後來由漢人遷入取代。大豹溪上游有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樂樂谷、蟾蜍山谷、鴛鴦谷等景點,其中的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瀑布成群,有「瀑布天堂」之稱。



歷史文物館 見證三峽今昔

晚清時期,三峽居民以熬樟腦、製茶及染布為主要產業。位於三峽區公所對面的「三峽歷史文物館」,是一棟優雅的和洋式建築,展示三峽曾經風光一時的樟腦、藍染、煤礦、茶葉等產業史料、器物及老照片。

三峽的煤礦也曾輝煌風光一時,運煤的輕便鐵道總長度曾睥睨全台,從老照片中也可以看到,三峽老街中央曾是一條輕便鐵道;有百餘年歷史的三峽農會,建築優美靜謐,當年出產高品質的三峽米粉,曾上貢日本天皇。



畫家的心路 李梅樹紀念館

位於中華路公寓大樓內的「李梅樹紀念館」,是為了紀念三峽土生土長、畢生致力於藝術創作的畫家李梅樹教授所設。李梅樹一生堅持以東京美術學校習得的寫實路線,擁抱台灣鄉土之美,被稱為台灣美術運動中的「萬里長城」。

「李梅樹紀念館」於2005年由文建會指定為地方文化館,館內除了展出李梅樹不同時期的素描、攝影、水彩和油畫等作品外,還有他生前的書信、文件、畫具和畫稿等,透過展品讓參觀者體會藝術家創作生涯的心路歷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