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鏡寺是具有六百多年歷史的名剎,澤庵禪師創造用米糠、鹽等醃蘿蔔吃法。圖╱中央社
日本宗鏡寺住持小原游堂法師,手拿的御朱印畫有蘿蔔圖案,相當特別。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日本便當常會放入醃蘿蔔,據說是三百多年前澤庵禪師研究出的吃法,讓幕府將軍德川家光吃得津津有味。民眾到日本兵庫縣宗鏡寺可聽住持講解醃蘿蔔的典故。
兵庫縣豐岡市出石町東條的宗鏡寺(澤庵寺)有六百多年歷史,住持小原游堂禪師表示,日本江戶時代幕府第二代將軍德川家光,有天對澤庵禪師(一五七三年~一六四六年)說:「我近來食不知味,不知該怎麼辦?」
澤庵禪師要德川家光隔天上午過來,但到了下午禪師遲未露臉,德川家光飢腸轆轆,正想打道回府時,禪師端出一個小碟子盛著兩片黃色食物,以及一個碗,打開碗蓋只有熱湯泡白飯。餓得快發昏的德川家光吃得津津有味,大讚是人間美味,問:「那黃色的究竟是什麼?」
澤庵禪師答說:「是用米糠醃製的蘿蔔。」他還說:「您貴為征夷大將軍,平時盡吃山珍海味,吃到挑嘴。」
醃蘿蔔原本是為了避免食物腐壞,以醃製手法貯藏食物,被稱為貯漬(takuwaezuke)物,德川家光說:「這道菜有名稱嗎?乾脆叫做澤庵漬(takuanzuke)。」日文的醃黃蘿蔔就叫「澤庵(Takuan)」
食農教育 教學童惜福
現年四十三歲的小原游堂法師生於熊本縣,曾在京都大德寺修行,二○○八年擔任宗鏡寺住持後,每年舉辦醃蘿蔔活動,十一月底至十二月初邀請小學生一起晒蘿蔔,蘿蔔是附近農校高職生所種植,每年約醃製五百至七百根蘿蔔。
包括蘿蔔田的整地、播種、收穫、晒蘿蔔、醃製等過程,都與學童一起體驗,隔年二月再召集大家回來開封試吃,教導學童在豐衣足食的時代,要懂得感恩農民、惜福愛物的道理。
為傳承澤庵禪師的教誨且活絡地方經濟,宗鏡寺信眾於二○一七年成立「澤庵和尚夢見之會」,小原法師擔任顧問。組織活動包括推廣、販售醃蘿蔔,現在成了宗鏡寺特產,寺方首頁寫著一根澤庵醃蘿蔔一千日圓(約新台幣二百四十五元)。
宗鏡寺的御朱印(日本佛寺授予的參拜證明)畫有蘿蔔圖案,全日本絕無僅有。寺方還推出布蘿蔔,稱為「替身蘿蔔」,上面寫著人名,類似台灣寺廟點光明燈消災祈福的概念,替身蘿蔔就掛在寺院的正殿柱子。
重振廢寺 傳承臨濟宗
宗鏡寺創立於一三九二年,是臨濟宗大德寺派的寺院,原是出石城主山名家的菩提寺,織田信長軍隊的大將羽柴秀吉(豐臣秀吉)遠征但馬(兵庫縣北部),山名家被滅,寺院荒廢,一六一六年由澤庵禪師重振。
澤庵禪師一五七三年生於出石町,十歲出家,到京都大德寺修行後,三十七歲成為大德寺的第一百五十四世住持。後他捲入朝廷與德川幕府政爭的「紫衣事件」,被流放到出羽國(山形縣)。
幕府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去世後,澤庵禪師被赦免,回京都大德寺後,在京都的二條城會晤德川家光,備受敬重,也曾於宮中講《原人論》。一六三九年德川家光在江戶建東海寺(現在的東京都品川區),由澤庵禪師任開山住持。
高僧碩德入滅之際,往往都為後人寫下遺誡偈頌,或簡稱遺偈。特別是禪僧,習慣將自己大悟的境界和心境感受,作為辭世之語,澤庵禪師只寫了一個「夢」字。現在遊客到宗鏡寺,可看到名為「夢見之鐘」的古鐘,以及澤庵禪師設計的庭園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