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園、桃花源,桃園本是好地方。那兒有國家大門中正機場,那兒有鍾靈毓秀的山川林野,更有高科技的研究單位和生產廠商,是地靈人傑的工商重鎮。
這樣一個「水噹噹」的地方,卻一再因為缺水而成為全國焦點。旱季鬧渴猶可理解,豪雨成澇竟也大缺水,真是匪夷所思,無怪網友斥為「天大的笑話」。
現代生活不可一日無水,每逢颱風豪雨,石門水庫原水渾濁,不堪取用,桃園一但停水就是多日,民眾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當然叫苦連天。
近年來,台灣河川上游地質發生變化,每逢大雨,山區的泥沙被雨水帶到水庫,原水濁度大增,下游淨水場無法處理。石門水庫雖新建第二抽水站取水口,但因水源渾濁不堪,亦無用武之地,加上抽水機故障,只有停水一途。
縣長為民請命槓上中央,偏偏經濟部的供水承諾連連跳票,讓力挺主管官員的閣揆顏面無光,總統又重話要求限期解決問題,追究責任,對民眾「有個交代」。
政治風暴壓力下,行政院長已跳上前線,擔任總統口中的「救水大作戰總司令、總指揮」,還夜宿中科院宿舍,應可加速恢復桃園正常供水,化除民怨。
徹底解決問題,必須尋求新對策,除了整治上游集水區以正本清源之外;水庫分層取水、設置大沉砂池、鄰近水庫聯營、採用新的淨水技術,以及規定建築物須附儲雨水設備,都可考慮。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人謀不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