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國際知名藝術家楊英風,逝世十年。交通大學藝術中心在藝文空間規畫「英風浩然酖楊英風作品在交大」特展,廣納楊英風各類媒材畫作,以及珍貴手稿與書信。策展人蕭瓊瑞教授說,藝術家總是一群努力追求創新的人,「楊英風尤其是佼佼者」。
蕭瓊瑞任教成大歷史系,他說,楊英風創作年代橫跨二次大戰戰後到二十世紀末,媒材涵括紙、布、土、銅、石、鐵及不銹鋼,以版畫、速寫、水彩、油畫、泥塑、銅塑、木雕、石雕、雷射及不銹鋼景觀雕塑等創作形式,呈現他實虛兼具,融合傳統與現代思維的闊氣內涵,耐人尋味。
楊英風也啟蒙不少晚輩,像雕塑家朱銘就是其弟子,攝影家柯錫杰、版畫家廖修平、水墨畫家劉國松,都常與他書信往返。
「很難歸類楊英風」蕭瓊瑞說。因為,他什麼都做,也都創新,只能說是卓越的藝術家,不管那種類型,他的作品,總是在小傳統中見大傳統,簡約而現代。
晚期楊英風的不銹鋼及景觀雕塑,更展現人與自然融合,完美結合中國文化與西方人文特質,形成獨特的創作語彙,也是公共藝術創作的先河。
楊英風與交大結緣於一九九六年,交大建校一百周年,浩然圖書館落成時,提供巨型不銹鋼作品「緣慧潤生」為獻禮,目前,交大校園有楊英風各時期雕塑作品十四件,交大設楊英風藝術研究中心,也建立楊英風數位美術館。
蕭瓊瑞二○○一年開始擔任「楊英風全集」總編輯,三十餘卷明年完工,是國內外少見的大部頭藝術全集,楊英風的女兒寬謙法師說,「真是八年抗戰」。
交大藝文空間展出楊英風七十二件作品,還有珍貴的手稿與書信、日記。
寬謙法師說,楊英風在北京時期寫的日記十一本,文革時期被她叔叔藏牆壁,後來帶出大陸,她從日本取回,首次展出。
在浩然圖書館大廳,還有「風中奇緣酖交大楊英風雕塑攝影比賽」作品。
浩然英風展期到一月十八日,蕭瓊瑞一月三日下午一時三十分,在圖書館B1視聽室演講「台灣現代雕塑史上的楊英風」,團體預約導覽可電洽(○
三)五七一二一二一分機五二六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