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內疫情再拉警報,醫界人士直說,「這是疫情爆發的即視感」,建議指揮中心讓防疫旅館人員、醫療人員、機場機組人員等高風險族群盡速接種第3劑,間隔縮短至3個月,不要死守5個月。指揮官陳時中回應,是否要縮短間隔應由專家綜合評定。
「全球Omicron疫情嚴峻且傳播力強,加上國人春節返鄉,國內爆發疫情,其實是可以預期。」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說,若此波引爆社區疫情,將與去年5、6月社區疫情不同,因目前第1劑疫苗覆蓋率已破8成,第2劑也達6成9,染疫重症患者會大幅下降,但若染疫患者暴增,仍會造成醫療量能癱瘓。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若疫調發現確診清潔人員,屬於不明感染源個案,這是很大的危機,代表病毒不僅進入國門,更增加社區群聚染疫風險,若病毒進入社區「想擋也擋不住」,不知多少人會被感染,這波疫情需觀察到過年後,才知有無受到控制。
新冠疫情自機場現蹤,其實並不意外,現在全球機場都是疫情高度警戒的場所。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說,接下來應盡速建立監測機制,確保定期快篩檢測都有被落實,以及針對機場旅客經過或觸碰區域,做好環境清潔消毒,阻斷傳播鏈。
高風險族群 優先追打
包括邱政洵、陳秀熙及台大醫院前感染科醫師孔祥琪等人均建議,包括防疫人員、醫療人員、機場機組人員、防疫旅館人員、75歲以上長者等高風險族群,一定要盡速追打第3劑疫苗,並提高覆蓋率。陳秀熙說,特別是「機場機組人員辛苦工作、暴露於高風險,是為了國家服務。」
「現在境外移入確診個案尖峰已到,追打第3劑疫苗動作要快,因打完後還需要1周左右,保護力才會出來。」孔祥琪說,專家會議和指揮中心要趕快採取行動,否則已經慢了。
指揮官陳時中則回應,「不是說看到別人3個月,我們就3個月」,基本上有些片段訊息或各國經驗,應由專家進行綜合評定較好,目前最要緊還是1、2劑沒打的人要趕快打,把基本防禦力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