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源鄰近區域地質剖面圖。圖/取自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本報台北訊】台灣傍晚17時46分37秒,台灣地區發生規模6的有感地震,震央在花蓮縣政府東方 56.7 公里,北台灣搖晃有感,卻沒有發布國家級警報,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表示,主要是因為震央附近並沒有海底測站,造成陸地上測站距離外海較遠,預估值低估了地震規模,因此沒有發布國家級警報。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這起規模六的地震,發生的位置,離外海比較遠,在附近沒有海纜測站,其實,先收到震波的是陸地上的測站,測站偵測到相對位置比較遠的地震,要快速的計算,因此第一次計算出來的結果,預估的震央位置比實際上遠,震源深度也比實際上深,規模預估比實際上小,造成地震預估參數誤差,因此沒有發國家級警報。
陳國昌表示,陸地上的地震測站距離震央有60公里這麼遠,震央位於花蓮東方海面上56.7公里遠,光是震波從震央傳到陸地,就需要10多秒,等到收到震波,再推播出去,預估的參數有誤差,因為距離太遠了。
他說,接近震央的位置,稍微遠一點有海纜站,但從震央傳到陸地測站,和震央傳到海纜測站距離時間差不多,台灣也不可能如日本般,在周邊佈滿海底觀測站,日本外海都是板塊交界處,很多都是隱沒帶,發生很多超過規模超過八的地震,因此花了很多錢在周邊海域拉了7000多公里的海纜。
陳國昌表示,陸地上能夠測得可能的災損,不用花大錢在海底測站,海底測站都是幾千米深,包括建置、維修都非常昂貴,除非有把握這些區域會發生規模超過8的地震,否則台灣東部外海要發生規模8以上的地震機會偏低,因此沒這麼多經費大規模建置海底測站,「CP值不高」。
而雙北地區、宜蘭這次地震都是規模四,搖晃明顯,陳國昌說,台北市因為盆地效應因此搖晃感擴大,宜蘭則是因為距離震央比較近,雙北地區距離震央是宜蘭的兩倍遠,因此雙北、宜蘭都感受到明顯搖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