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於美艷山漁港的田字型箱網,作為中間育成設施,協助育成各類經濟魚種如黃鰭鯛。圖/新北市漁業處提供
【本報新北訊】新北市漁業處去年與海洋大學合作,在貢寮美灩山漁港內設置田字型箱網育成條石鯛等魚類,熟悉環境再放流到大海生長,試驗發現暫養活存率達99%,未來漁港為放流前生物適應的前哨站,協助育成各類經濟魚種如黃鰭鯛。
中間育成設施用來減緩魚苗在運送過程的緊迫壓力,去年測試虎斑烏賊、條石鯛、水晶鳳凰螺、牡蠣及3種石蓴、硬毛藻、紅翎藻大型藻類。
條石鯛育成期間健康良好。圖/新北市漁業處提供
海大助理教授徐德華表示,初步發現條石鯛在箱網暫養1個月的活存率達99%,大型海藻與吊掛牡蠣,有效防止投餵造成的殘餌與氨氮廢物汙染,並且吸引天然餌料;海藻與牡蠣提供稚魚及野生魚群的庇護所,營造棲地。
新北漁業處漁業技術課長俞怡君說,計畫放入條石鯛約千尾,其他物種包括虎斑烏賊等雖然沒有特別計算活存率,但藻類從一小叢長到一大個籃子,牡蠣看外殼判斷也長得不錯。所有條石鯛已經放流至海中,貢寮海洋資源復育園區飼養的黃鰭鯛也放入箱網中試驗,預計1月中旬放流。
她表示,一開始漁民認為養不活,不希望浪費具高經濟價值的魚苗。如今計畫執行效果好,居民反而會幫忙驅趕堤防垂釣者,還提供箱網設置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