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懂父母心】 長輩唱反調 其實是為你著想

文/保坂隆 |2021.12.31
1347觀看次
字級
「約父母出遊被拒絕,不約他又生氣……父母上了年紀,變得像小孩子一樣老愛唱反調,真傷腦筋!」圖/Pixabay

文/保坂隆

「約父母出遊被拒絕,不約他又生氣……父母上了年紀,變得像小孩子一樣老愛唱反調,真傷腦筋!」

這是我認識的一位醫生跟我分享的事。事情的來龍去脈是他過年時回了一趟老家,和父母一起看電視。

「電視上正好在播旅遊節目,我爸媽忽然就說:『這個季節去泡溫泉最舒服了呢!』『好想去高級旅館享受人家端菜上桌的服務喔!』於是我就想,不如帶他們去旅行吧。

既然要帶爸媽出門,還是問看看他們有沒有想去的地方好了。沒想到一問之下,父母卻說:『……出門玩太累人了,還是待在家最舒服。要旅行的話,你們自己去就好,別顧慮我們。』

由於約了他們幾次都是得到這樣的回答,我也以為就是這麼回事,於是就自己帶妻小出門旅行了。心想至少也要送父母一些伴手禮,就寄了當地名產回老家。沒想到,之後竟然接到妹妹大肆抱怨的電話。

妹妹在電話裡很不高興地說:『哥,你怎麼只顧著自己出門玩,偶爾也該帶爸媽出去旅行啊!上次你回家時,他們不是有說偶爾也想出門旅行嗎?』

明明我問了爸媽好幾次,他們都一直拒絕,沒想到事後居然還跑去跟妹妹抱怨。出爾反爾也該有個限度吧。我有些氣到,所以就打電話回老家抗議,而接電話的母親竟然哭著說:『對不起,害你不高興了!』當下我覺得自己好像做錯什麼。真要說的話,爸媽坦率一點不就好了嗎……」

我想和年邁雙親相處時,一定很多人有類似經驗。遇到這種事的確教人火大,我能體會那種氣憤的心情。但是希望大家記住,有時父母的「唱反調」,其實是高齡者特有的體貼表現。

期待已久的旅行,卻因為舟車勞頓或認枕頭,導致身體不舒服,像這種經驗,就連年輕人也難免會遇過一兩次,更何況是體力衰退的長者;特別是長途跋涉的旅行,肯定會感覺疲憊不堪。可是,父母一想到難得孩子帶我體驗奢侈的旅行,內心滿懷感謝,也就不好意思說出自己身體不舒服的事,怕掃子女開心旅行的興。

此外,經歷過二戰後物資貧乏時代的父母,往往視旅行為「特別的享受」,他們不希望自己成為子女或孫輩的包袱,妨礙大家享受旅遊時光。出於這種心情,才會拒絕子女帶他們出門旅行的提議。

話雖如此,但對退休在家的人來說,旅行大概是平淡生活中最有樂趣的一件事了。他們拒絕子女後,卻又經常會湧現「好想去旅行!」的遺憾心情。就像前面提到的例子,父母忍不住對醫生的妹妹訴說了遺憾的心情,但這讓人聽起來就像在抱怨兒子不帶自己出遠門一樣。

站在子女的立場,真的會覺得是在爸媽故意作對,但是對於父母而言,「想去旅行」和「不想去」都是真心話‧同時「不想去」的心情中,還包含了「不願給子女添麻煩」的體貼心情。所以,請不要用「故意作對」或「又不是小孩子了」等言詞來指責他們。

那麼,看到父母做出這種看似故意作對的舉動時,又該如何應對才好呢?我的建議是採取「稍帶強硬的邀約」。

父母之所以拒絕,是出於「難得孩子有這分心,但不想給他們添麻煩」的心情,所以你可以稍微放低姿態,和父母說:「別這麼說嘛,偶爾也讓我盡盡孝心。」或是,「孩子們都說爺爺(奶奶)如果不跟著去就不想去了,拜託啦,就當幫我一個忙!」像這樣拿孩子當藉口也可以。這麼一來,父母應該會答應一起去旅行。

不過,儘管父母終於願意同行,一如他們原本擔心的,很可能在旅途中會出現身體不舒服的狀況,這種時候千萬不可以對父母擺臭臉。出門旅遊時,旅館外面多半有優美的風景,不妨告訴他們「今天就好好在房間裡休息吧」,或者「能一起出來旅行真是太好了」、「這是值得紀念的回憶」,讓他們放寬心,不要給他們太多壓力。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與父母相處不內傷:擺脫憤怒與內疚,與年邁爸媽和平共處的70個實用法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