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二十七歲

薛吉辰 |2007.12.24
708觀看次
字級

 二十七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許多人功成名就,然而也有一些人過早地離開人世,留下千古遺憾。

「孔明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萬古之人不及也!」這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的驚歎。漢末建安十二年(西元二○七),當時依附荊州牧劉表、屯兵新野的劉備三顧茅廬,向年僅二十七歲的諸葛亮請教。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精闢地分析了天下大勢,為劉備制定了先占荊、益二州,形成三分鼎立之勢,外結孫權,內修政治,待時機成熟,再分兵兩路北伐,攻取中原,以成霸業的戰略方針。

在劉備的懇切敦請下,諸葛亮出山輔佐,從此在歷史的舞台上大顯身手。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捲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這是唐代的詩人王勃題詠滕王閣的一首詩。

唐高宗上元三年(六七六),王勃去交趾探望父親,途經洪州,適逢閻都督重修滕王閣後大宴賓客。王勃即席作成〈滕王閣序〉,序文中描繪了滕王閣四周景物的華美壯麗和宴飲遊娛的豪華場面,同時也抒發了自己羈旅之情和懷才不遇的感歎。序後附了這首詩,描寫了滕王閣高遠的氣勢和贛江一帶的景色,概括了序的內容。

滕王閣宴後,王勃在南下渡海途中不幸落水溺水而死,年僅二十七歲(一說二十九歲)。

「人言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詞,長吉鬼仙之詞耳。」這是嚴羽在《滄浪詩話》中對唐代詩人李賀(字長吉,人稱詩鬼)詩歌的評價。李賀的詩想像豐富,構思奇特,多藉助荒墳野草、牛鬼蛇神等奇異的自然形象,來表達怨恨悲愁的情緒與荒誕虛幻的意境,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李賀因避父諱(父名李晉肅,因「晉」和「進」同音)而不能考進士,由此堵住了他通向仕途、建立功業的大道。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八一六),李賀在極度悲憤中憂鬱而死,年僅二十七歲。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是《三字經》中教人及早讀書不要老大後悔的話語。

蘇老泉就是蘇軾的父親蘇洵,青年時喜善交遊,疏於讀書,「年二十七始大發憤,謝其素所往來少年」,閉門刻苦攻讀,潛心鑽研,不僅精通了「六經」百家之說,且形塑自己獨特文風。下筆頃刻數千言,語言雄辯有力,深得時人賞識,後成唐宋八大家之一。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記夢〉),這是蘇東坡為他離世十年的結髮妻子王弗寫的悼亡詞。

蘇東坡和王弗曾是同窗,婚後兩人吟詩作對,相敬如賓。可惜的是,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年)五月,年僅二十七歲的王弗病死。十年後,蘇東坡任密州太守,仕途的坎坷引發了他對亡妻的思念之情,於是寫下了這首感情真摯的悼詞。

蘇軾把現實生活和夢幻景象交織在一起,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寫盡與亡妻死別後的幽恨和淒涼,創造出一種深摯、淒婉的意境,感人肺腑。

清咸豐十一年(一八六一),僅僅二十七歲的慈禧在恭親王奕訢的配合下,經過縝密地準備,以閃電的方式,發動了中外歷史上罕見的宮廷政變,攫取了當時朝廷最高的權力。

這一成功的政變,成就了慈禧人生中的第一次垂簾聽政。此後,在勾心鬥角、殺機四伏的皇宮,慈禧憑著自己的聰明機巧,最終達到權力巔峰,讓王公大臣們匍匐在她的腳下頂禮膜拜,牢牢控制大清朝政達四十七年之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