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今頒獎 文學讓社會更美好

曹麗蕙 |2021.12.18
4223觀看次
字級
「第十一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今(18)舉行贈獎典禮,現場多位文壇大家、新星共赴這場文學盛宴。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第十一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今(18)舉行贈獎典禮,至高榮譽「貢獻獎」頒給高齡96歲的一代文學巨擘王鼎鈞,由爾雅出版社創辦人隱地代表受獎,隱地致詞表示,「歷朝歷代若有好的文學,仍會讓人覺得社會還是美好的,好的文學就是要有鼎公(王鼎鈞)這樣的文學,感謝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讓他知道社會沒有忘記他。」

今天現場多位文壇大家、新星共赴這場文學盛宴,共同見證在大疫時代文學如何衝破黑暗,綻放真善美光芒。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評議委員會主委李瑞騰。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文學星雲獎評議委員會主委李瑞騰表示,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懷抱文化弘揚佛法的心願和堅持,「將一筆字、版稅等筆墨所得回饋筆墨上」,因而創辦了文學星雲獎、真善美傳播獎、星雲教育獎、三好校園遴選等,深深打動評委們,且委由獨立評議委員會執行,從未插手指示,「這是大師的胸襟和圓融」。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指出,文學在每個朝代都占重要文化席位,是文字的藝術、智慧和力量,「大師用文化弘揚佛法,就是要文字代代相傳,將真、善、美流傳世間。」他分享,大師創辦文學星雲獎,亦是希望帶給創作者一份寫文章的熱情,透過大師的心、大家的筆,藉由文學、文字,讓社會更加美好,這也是文學的責任。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圖/記者張睿杰

佛光山文化院院長暨《不只中國文學家》作者依空法師也介紹,大師非常熱愛文學,「自少年時代即便無紙無筆,也會在長江岸邊打腹稿,是非常早期的佛教文青」。他一生致力文學創作,九旬高齡還出版365本《星雲大師全集》,涵蓋文體高達十二類,且不僅鼓勵弟子們寫書,也十分禮遇文學創作者,「這個獎項是他多年的心願。」

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圖/記者張睿杰

今年「貢獻獎」桂冠頒給被後輩尊稱為「鼎公」的當代散文大家王鼎鈞。定居美國紐約的王鼎鈞,因疫情無法返台,由隱地代表受獎。隱地代為致詞時表示,鼎公24歲跟軍隊來到基隆碼頭,一坐下來就拿紙筆寫文章,至今96歲從未停歇,「他是位好作家,創作特色是十項全能,什麼都會寫,任何人都看得懂」。隱地說:「鼎公曾提及一個作家只要永遠渴望紙、尋找筆,熱情就不斷,他希望作家永遠要記得將熱血點燃墨水,變成書,然後才能感動讀者。」

在創作獎方面,共27篇作品脫穎而出。長篇歷史小說首、貳獎從缺,由廖偉呈描述愛國詩人屈原故事的《離騷未盡》抱走參獎。「我要把意義非凡的獎項獻給屈原」廖偉呈致詞時特別向屈原喊話:「我明白你的〈天問〉是向上天發問時間究竟是什麼?經過兩千年之後,我聽見了,我的作品就是對你的回答,你看見此刻了嗎?」

第十一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得主,由一代散文大家王鼎鈞獲得,今由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右)頒獎,爾雅出版社創辦人隱地(中)代表受獎,圖左為全球華文文學星雲奬主任委員李瑞騰。圖/記者張睿杰

短篇歷史小說首獎亦從缺,貳、參獎分別由懋透影的《靠山街》、詹雅量的《彼岸花》獲得。詹雅量感謝星雲獎給予圓夢機會,「歷史小說每次的創作就像一段冒險,我們在歷史洪流中恣意進出,可以用不同角度重新認識逝去的年代,過程不容易但很享受。」

陳芸英以《殘而不廢有罪? 談陳敬鎧「裝盲詐保」案》一舉摘下報導文學首獎,陳芸英表示,「我想傳遞一個觀點,失明不等於失能,希望作品能扭轉社會大眾對盲人的刻板印象,藉此拉近明眼人和盲人之間的距離。」

人間佛教散文首獎獎落黃慧芬的〈桴夢〉,她分享人間佛教散文特別之處,在於它設定了方向,引導大家運用佛法的智慧凝視思考生活的真諦,她文中人物,走過千山萬水,每個腳步都印證佛法自在精神和慈悲的力量,「星雲獎是它們最好的歸宿。」

無花以〈養父〉奪人間禪詩首獎,何郁青、林宜蓁分別以〈疼痛指數量表〉、〈上岸〉拿下貳、參獎。代表致詞的何郁青則分享,獲得人間禪詩獎,是她寫作中最大的榮耀。

「長篇歷史小說寫作計畫補助專案」由黃文鈴《紫陽花》、田書菱《掘洞人》獲獎。田書菱代表致詞時表示,《掘洞人》是關於台灣和白色恐怖的書寫,她希望把曾經空白的歷史,透過文學的方式寫回來,「謝謝文學星雲獎看到這個計畫,給我這個肯定,希望作品能好好完成,為台灣留下一些故事。」

2021第十一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今頒獎,圖為貴賓和獲獎人合照。圖/記者張睿杰

贈獎典禮中台灣文壇知名作家、學者齊聚一堂,包括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何寄澎、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陳芳明、文訊雜誌社社長封德屏、明道大學講座教授陳憲仁、清華大學台文所教授王鈺婷、知名詩人顏艾琳、台北藝術大學助理教授顧玉玲、中原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向鴻全、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助理教授田運良、南十字星文化工作室有限公司主編楊傑銘、星洲日報駐台記者歐銀釧、《人間福報》總監楊錦郁,以及佛光山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事黃書瑋、洪信助、許橞鄞、監事胡素華等人均親自出席,場面溫馨熱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