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呂副總統周日在輔選的場子說,台灣景氣不好,是七十五萬到一百萬名台商,受「中國誘惑」到大陸設廠,才使得台灣的工作機會減少,及工廠紛紛關門歇業,所以「經濟問題不能老是怪阿扁總統及民進黨」。
呂副總統指出,「如果這些台商吃、穿、住等都在台灣消費,每年至少可消費一、兩千億元,就是因為他們不住在台灣,當然很多事業要關門,很多生意做不成」,呂副總統看到的只是結果,忽略了是什麼原因導致台商忍痛結束在台灣奮鬥多年的基業,離鄉背井赴對岸另起爐灶?
沒錯,一百萬名台商加上家屬如果不出走,他們一年在台灣的食衣住行及教育娛樂花費,絕對不只一千億元,但呂副總統可曾想過,如果他們當初不選擇離開台灣另謀出路,民進黨執政七年多,這些台商恐怕早已把老本賠光,那裡還有一千億元的消費能力?
筆者認為,呂副總統的話犯了邏輯上的大錯誤,試問,如果今天強盜案頻傳,警政署長難道可責怪民眾不小心,所以才活該被搶?還是應檢討治安為何敗壞呢?
過去幾年執政黨堅持意識形態治國,悍然拒絕兩岸三通的談判,陳總統甚至三不五時就拿「四不一沒有」玩文字遊戲,試探美國的紅線,弄得台灣競爭力連年下滑,台商不得已才出走,如今執政黨卻反過來責怪台商將工作機會帶走,這真是笑掉大牙的謬論。
最可笑的是,前一陣子被譏為「數字魔術處」的行政院主計處,才剛發表一堆台灣經濟好到不行的統計,經建會甚至說台灣景氣已達到趨於過熱的黃紅燈,但呂副總統如今卻承認台灣存在經濟問題,而且要大家「不要老是怪阿扁總統及民進黨」,這不是自相矛盾、自打嘴巴嗎?
執政黨官員在輔選場合所說的話,愈來愈偏離正軌,不但不思檢討改進,反而把經濟不振、民生凋敝及民心不安,全部推給別人,顯示執政黨在政績一片「綠」之下,又想要以激化族群對立,及指責台商不愛台灣,來拉攏深綠選民。
請民進黨政府官員不要再大放厥詞、倒果為因,否則不但台商走光,連外資也得被迫棄守台灣了。
童軍(高雄市/貿易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