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邱麗玥台北報導】台灣一家藥廠,舉辦「你眼中的躁鬱症」校園平面設計比賽,參賽青少年竟有七成不太了解躁鬱症,認為只是單純的精神障礙。精神科醫師擔心,若不能導正認知,將不利未來躁鬱症的防治。
躁鬱症又有「桃花癲」之稱,好發於初春等季節交換之際,發生率約百分之一至六,國內目前約有七十萬名患者,其中三十萬名為未滿二十歲的青少年,若不及早診斷及治療,會影響他們的學業及人際關係。
三總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葉啟斌說,躁鬱症患者既孤獨又驕傲,常不被人了解,而他們不需要別人同情,像頭孤傲的獅子。
葉啟斌表示,躁鬱症可分狂躁、輕躁及鬱期等幾個階段,好發於未滿二十歲的青少年,男多於女。國外研究發現,半數以上患者第一次發作時,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患者,因而錯失治療時機,相當可惜。
其實,躁鬱症有很明顯的症狀,只要稍加留意,就能確診並正確用藥。
葉啟斌說,女性患者在躁症發作期間,往往會有狂交男友、性濫交、無節制性消費及邊緣性人格等行為,也較容易出現自殺想法及企圖;男性患者則有脾氣暴躁、情緒很糟、頂嘴、叛逆、對立、過動及破壞等表現,只要稍加留意,並不難發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