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最早金銅佛 見證佛法東漢傳入

 |2021.12.10
742觀看次
字級
金銅佛陀立像高十點五公分,具犍陀羅風格。圖/新華社
五尊佛像雙手結禪定印,坐於仰蓮台上。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昨日公告,考古人員在咸陽市渭城區成任村東南處,發現六座東漢晚期墓葬,其中一座出土二尊金銅佛造像,經專家研判認定,這兩尊佛像具有犍陀羅風格,是目前大陸出土時代最早的金銅佛像,對佛教文化的傳入中國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也間接證明在東漢時代,佛教在中原地區有著大範圍傳播。

成任村東南的東漢家族墓地,其中六座墓葬型式規模相近,坐西向東,南北並列分布,間距十五至二十公尺,都是斜坡墓道洞室墓。

衣紋裝束

具犍陀羅風格

這兩件金銅佛像發現於其中一座墓葬主墓室西北角,一件為釋迦牟尼立像,高十點五公分,佛像頭頂有球狀高肉髻,身穿袈裟,衣紋從左肩向右肩呈放射狀分布,腳踏覆蓮台,左臂下垂,手握火炬狀法器。另一件為銅五尊佛像呈片狀,高十五點八公分,正面浮雕五尊坐佛,都是釋迦牟尼佛,雙手結禪定印、結跏趺坐於仰蓮台上。

這兩尊佛像來源哪裡?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李明表示,這兩件金銅佛像具有典型的犍陀羅造型藝術風格,且都是銅錫鉛合金,「從材質和製作工藝上,能確定是本土鑄造,但帶有明顯的外來因素,有可能是在地鑄銅工匠的仿製品。」

這批東漢墓的隨葬器物,以陶器和釉陶器為主,另有少量銅器等。陶器有罐、壺、瓶等;陶動物有雞、鴨、狗、豬;銅器主要是銅錢、銅鏡、弩機等。隨葬器物具有東漢晚期的典型特徵。

觀察家墓

推測家族顯赫

其中出土的朱書陶罐銘文紀年為「延熹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一五八年),可以作為這處家族墓地下葬時間的尺規。考古人員推測,墓地主人應為東漢安陵縣或長安縣的中級官員,或是地主,具有一定的家族勢力或經濟實力。

佛教東傳中國時期有多種說法,不過至今沒有明確的記錄文獻,有一說在東漢時期傳入中國,過去普遍認為延熹年間時期,在大陸西南、東南地區雖已出現佛教形象元素,但均是依附於搖錢樹、魂瓶、建築等裝飾圖案和部件,獨立的、體現宗教信仰意義的佛像,大約要到十六國時期才出現。

相關專家根據佛像的造型特徵、製作工藝分析和金屬成分檢測的初步結果,可以認定係本土製作、深具有犍陀羅風格的金銅佛像。這兩尊金銅佛像的出土,對於佛教文化的傳入及中國化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