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1793年版畫〈平定台灣戰圖(九)—枋寮之戰〉。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國立台灣美術館將於11日推出「逐鹿之海─物流、人流、海流」研究主題展,將展出楊茂林、許家維、印尼藝術家伊旺‧安米特及蒂塔‧薩利娜等7位藝術家共30組作品,其中還有講述清朝出兵平定台灣林爽文事件的國美館版畫藏品〈平定台灣戰圖〉,希望透過更加多元的觀點,來詮釋台灣的文化發展與海洋環境之間的關係,展期至明年4月10日。
國美館館長梁永斐表示,這次結合國美館典藏品及7位藝術家創作等作品,透過三個關鍵命題「大航海時代、亞洲航線與海上絲路」、「亞洲冷戰格局及帝國邊緣」、「經濟、物質交易與人權」,帶領觀眾了解台灣與世界史的緊密關聯。
國美館說明,展覽主題「逐鹿之海」借用成語「逐鹿中原」之意,以海洋脈絡的權力競逐史,轉化台灣過去以中原文化為核心權位的論述觀點,重新思考台灣在海洋版圖中的文化脈絡和敘事。而透過描繪「物」、「人」及「文化」在全球串聯的歷史,與經濟浪潮下的移動狀態,探討在競爭裡常被忽略或壓抑的人性價值,以及鮮少被關注的勞工與人權問題。
楊茂林1993年油彩作品〈熱蘭遮紀事〉。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這次30組作品中,有楊茂林在的油彩作品〈熱蘭遮紀事〉、國美館在2015年亞洲藝術雙年展中委託印尼藝術家伊旺‧安米特及蒂塔‧薩利娜,針對移工在台灣工作人權議題所創作的影像作品〈壽〉、〈灑鹽於海〉、〈同意/否決/未定〉等。
其中,還有國美館1793年版畫藏品〈平定台灣戰圖〉,該作記載清乾隆年間天地會首領林爽文率眾抗清,清廷派福康安率兵鎮壓事件,共有12幅銅版組畫,前10幅由宮廷畫師姚文瀚等人繪稿,交造辦處鐫刻、印製。圖上方空白處有乾隆御筆詩文。
國美館表示,這些創作分別從不同觀點,勾勒出台灣在17世紀大航海時代,位於亞洲經貿轉運站的角色、海上貿易、商權的激烈競爭,以及之後在海洋脈絡與世界局勢中,位處地緣政治與經濟連結的關鍵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