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山水大師的黃君璧,其實人物、花卉與翎毛無一不通。曾是蔣宋美齡、陳香梅及劉墉等知名人士的老師,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創辦人,對台灣美術教育貢獻良多。黃君璧一生鍾情於山水,民國二十年代,隨中央政府遷居四川,任教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八年時間,親身體會巴蜀山石之美,蒐羅雲煙變化的靈奇奧妙,與舊日古畫相對照,研究出一套屬於自我的山水技法。他筆下有名的瀑布,就是民國五十八年參觀南非維多利亞瀑布、加拿大尼加拉大瀑布的感受。層層相交的倒「人」字,造就了激流的氣勢,而顫動帶滾的筆勢鼓動了瀑布如萬馬奔騰。 (圖/黃君璧美術獎助文教基金會提供)
黃君璧曾說:「以前的山水畫是死的,樹或山都不動,於是我覺得該在活上做些功夫,將雲、水畫成動的。」他的畫,充滿了山川靈秀之氣。十七歲進入公學校就讀,黃君璧才正式接受正規的美術教育,身處中西文化潮流的交會中,表現了中西兼顧的畫風,西畫方面是素描與水彩,國畫則是從臨摹下手。大師說,臨摹是不可避免的階段,並非一成不變的依循,乃是從前人中去蕪存菁,做為努力的借鏡。
四十四歲擇居嘉陵江畔後,彩筆下的山川風貌更豐富,真實描繪出逆水行舟的景況。「松濤帆影」則是六十五歲的黃君璧描繪出浪濤擊岸的生動,全圖展現了明亮爽朗的氣勢,彷彿千堆雪躍於紙上。「松柏長青」是君璧先生九十大壽前完成的最後一張遺作,具有「松柏後凋於歲寒」的深長意味,一柏一松的前後搭置,為線與面的交組,展現水墨的趣味。
十二月十三日至明年元月二日,「白雲堂」弟子張福英為恩師於國父紀念館舉辦一百一十歲紀念回顧展,展出「夕陽無限好」、「竹溪寫生」、「霜林芳屋」、「嶺南春色」、「蒼翠雲崖」、「遠浦歸帆」、「紅樹滿山」等一百餘幅經典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