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堪為友】 孟加拉榕 佛經中多次提到的尼拘律樹

文/德禪 |2021.12.05
13867觀看次
字級
高雄都會公園的孟加拉榕。圖/德禪

文/德禪

桑科榕屬的植物,多通稱為榕樹,種類繁多;其中,有一種稱為「孟加拉榕」(Ficus benghalensis),是常綠喬木。

顧名思義,孟加拉榕原產於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它是佛經中常常提到的「尼拘樹或尼拘律樹(nyagrodha)」,或翻譯為尼俱盧陀樹、諾瞿陀樹、尼拘留他樹。1922年日本人引入台灣,多種在植物園或校園中。在台灣,佛光山的佛陀紀念館,位在祇園和樟樹林間,也有一棵孟加拉榕,生長得很健康。

台灣高雄佛陀紀念館,位在樟樹林一區的孟加拉榕。圖/德禪

孟加拉榕的株高可達30公尺,樹皮灰褐色,不剝裂,多分枝,散生氣根。氣根一旦接觸地面,就會發育成木質支柱。這種喬木以樹冠覆蓋的面積取勝,稱得上世界最大覆蓋面積的樹種,有「一樹成林」的雅稱。卵狀橢圓形單葉,互生,厚革質,全緣,葉基圓鈍,葉端有尖突;葉表綠色有光澤,葉背淡綠色,兩面皆光滑。葉柄短,光滑無毛;革質托葉。

孟加拉榕的樹葉大而厚。圖/德禪

春天在葉腋生長球形或扁球形隱頭花序,缺花序梗,常成對著生於葉腋。一顆隱頭花序中,混生雌花、雄花和蟲癭花,雌花花被2至3枚,卵形或球形子房,花柱細長;雄花少數,著生於花序開口處,花被2至3枚,雄蕊1枚,花絲短;雌花有柄或無柄,雄花無花柄,蟲癭花有花柄,花被3至4枚,卵形或球形子房,花柱短。授粉後發育成隱花果,由綠色轉為黃色、紅色,再轉為紫黑色,散生白色或黑色斑點,是印度八哥(Acridotheres tristis)喜愛的食物。

孟加拉榕的無花果著生於枝端葉腋。圖/德禪

依據佛教的傳說,孟加拉榕是迦葉佛的菩提樹,因而被認為是神聖的植物。唐代慧琳法師撰《一切經音義》第十五卷時,孟加拉榕被稱為「尼拘陀」:「此樹端直無節,圓滿可愛,去地三丈餘,方有枝葉;其子微細如柳花子,唐國無此樹。言是柳樹者,非也」。

孟加拉榕無花果的內部。圖/德禪

唐代玄奘法師譯《阿毘達磨俱舍論‧分別根品》第六卷:「種果多者,如蓮、石榴、諾瞿陀等。」第七卷又說:「如細種生諾瞿陀樹,根莖枝葉漸次增榮,聳幹垂條多所蔭映」。

孟加拉榕樹的氣根往往發育成支柱根,十分厚實。圖/德禪

玄奘法師的《大唐西域記》第六卷:「城南三四里尼拘律樹林,有窣堵波,無憂王建也。釋迦如來成正覺已,還國見父王,為說法處。」又說:「其側不遠有窣堵波,是如來於大樹下東面而坐,受姨母金縷袈裟。次此窣堵波,是如來於此度八王子及五百釋種。」窣堵波就是佛塔。

宋代求那跋陀羅法師譯《雜阿含經》第廿六卷第七○八經:「有五種大樹,其種至微,而樹生長巨大,而能映障眾雜小樹,蔭翳萎悴,不得生長。何等五?謂揵遮耶樹、迦捭多羅樹、阿濕波他樹、優曇鉢羅樹、尼拘留他樹。」文意中的「尼拘留他樹」就是孟加拉榕的另一種音譯。

孟加拉榕的樹幹與板根,非常有力量,清白俐落。圖/德禪

其後經文非常多次提到:「一時,佛住迦毘羅衛國尼拘律園中。」尼拘律園,也譯為尼拘律苑、尼拘婁陀園,就是玄奘法師所記載的尼拘律樹林。經文並以尼拘律樹的圓滿,比喻世尊善說妙法,言說微妙。

孟加拉榕的成熟落果。圖/德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