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連憶蘭、劉琇瑩、胡琇媚台北報導】後疫情時代,如何因應佛法傳播?人間佛教發展線上研討會聚焦「弘法新趨勢」,安排「線上與線下的佛教弘法」、「佛教如何停課不停學」、「知己知彼──了解e世代的思考模式」三場研討,邀請兩岸僧團代表交流經驗。
首場主講人靈鷲山都監院長常存法師、中國佛學院容通法師、香光尼僧團副都監自衍法師與佛光山資訊監院室監院慧讓法師,由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監事覺居法師主持,提問「弘法者的思惟調整與學習方向及弘法方法?」
常存法師認為,疫情是弘法者弘法時機,提出以「思」的生滅無常、「懺」的大覺醒、「願」至誠祝禱,消弭災劫。容通法師強調,利生是事業,弘法是家務,透過觀察思惟,做好修行自然可面對困境。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線上弘法可跨國界、區域與道場,是弘法利器。」自衍法師表示,香光尼佛學院透過視頻、音頻上課與弘法,藉YouTube傳播法會共修與八關齋戒,用Zoom舉辦「第三十二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慧讓法師強調,科技弘法在增強資訊運用,舉例佛光山首創「佛光GO」App、佛國之旅、線上浴佛超過五百八十四萬人參與等,彰顯佛光山傳教科技化,修行生活化。
佛教如何做到「停課不停學」?主持人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理事大慧法師,與主講人中國佛學院園慈法師、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監事郭基瑞、中國佛教協會綜合研究室副主任秦萌、國際佛光會檀講師鄧淑明,分享科技世代學習佛法的具體方案與成果。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園慈法師談論寺院在疫情期間,內部培訓教職人員,善用微信、訊息、網路為信眾釋疑,引導信眾思考。
郭基瑞提及福智教團以教育為主軸,因應疫情來襲,朝向3C轉型,實體結合線上的菩提道次第研討班、法會、教師營等活動,出席率更逾疫前。秦萌提出中國佛教協會服務信眾的「修學引導、提供資源、激發力量」探索三方針,滿足信眾多種終端閱讀學習需求。
鄧淑明表示,國際佛光會重視「工具、能力、佛法、菩薩道」學習並進,運用LINE、YouTube等線上工具進行教學培訓,增進佛光人溝通、企畫、提問等多元能力的學習;響應復育森林、復蔬捐餐、公益路跑環保行動,在菩薩道上精進不退。
「了解e世代的思考模式」研討,由中國佛教協會國際部主任王立主持,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中國佛教院教研處副主任可潛法師主講。從勾勒e世代青年的面貌、契理契機接引新世代的方法,到善用青年行動力、適應力、創造力和連結力,兩岸佛教界為正法久住集思廣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