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變奏曲】 家有青少年 父母應扮演什麼角色?

文/李林淑 |2021.11.29
774觀看次
字級

文/李林淑

嬰兒時期,父母的角色是「保護者」;到了幼兒期,父母應是一個好的「養育者」與「教育者」;進入學齡兒童期後,隨孩子的成長發育,父母應為「鼓勵支持他們的人」。之後,父母除了鼓勵支持孩子,也需要成為孩子能夠訴苦的「諮商師」。當孩子順利通過青少年期,成為真正的大人,父母的角色則是陪伴孩子一生的「同伴」。

當孩子的「保護者」與「養育者」不難,雖然餵食、穿衣、淋浴和哄睡需要消耗大量的體力,但看著孩子一天一天地長大,父母仍可感受到成就感,體驗「原來這就是做父母的感覺啊!」教育孩子也不難,雖然偶爾會因為孩子不聽話而生氣,但只要一項一項好好教他們,孩子好學的樣子還是很可愛的。

然而邁入學齡後,想要鼓勵、支持孩子變得比預期困難。不但該寫的作業變多了,外界也以孩子的成績評價父母做得好與不好,於是,父母背負的擔子似乎又更重了一些。當然,有些家長懂得鼓勵、支持孩子,不拿其他孩子與自家孩子比較,不但可共度愉快的親子時光,也讓孩子擁有小小成就感。

可以做到這些的父母有個共同特徵:「他們懂得分辨孩子與自己的不同,善於控制自己焦躁不安的情緒與貪欲。」雖然想要成為這樣的父母並不簡單,不過倘若能更加了解自己和孩子,絕對可以愈做愈好。而要培養一個獨立、自尊自愛的孩子,父母就須扮演好這樣的角色,尤其青少年所需的「諮商師」,有著非常高的標準。

青春期是一個非常需要細膩觀察且複雜的時期,父母得極度小心地和孩子相處,心態有時也要豁達一點。想想,若父母不懂得如何教導孩子,在遭遇困難時不會安慰、鼓勵他們,又怎能跟孩子議論複雜的心理問題?

有時,我會對那些抱怨孩子什麼話都不跟他們說的父母開玩笑:「搞不好你早就已經被孩子解雇了,卻還自以為是地繼續橫衝直撞。」即使父母充滿鬥志想要成為一位諮商師,孩子若不願接受,一切都別談了。

孩子進入小學後,開始會對媽媽說「不知道」、「就這樣」、「不要」,或是「媽媽不用知道」,表示他不願再溝通,但媽媽往往未能及時察覺。假設你的孩子說過這樣的話,你就該明白,既有的教育方式已經對孩子不管用了。

青少年的內心很複雜,不好處理。他們厭倦父母數十年來的教導,不再對父母抱持希望,並直覺認為無論說什麼,父母都只會依照他們自己的方式去執行。要叫擁有這樣想法的孩子跟父母訴苦,簡直比登天還難,有些孩子,甚至聽到爸媽好聲好氣地叫他的名字都覺得討厭。

一旦孩子變成這種狀況,還有辦法打開他們的心房,進行一段有意義的溝通嗎?當然可以,不過難度有點高。

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時,一定要展現出自己真誠的心,哄騙或婉轉表達是行不通的。青少年最討厭偽裝,因此和他們溝通時,父母應好好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誠實告訴孩子,為什麼會答應或拒絕他們。

或許有些父母認為,這樣子在孩子面前會讓自己顯得弱小、卑微,但父母若能敞開心胸,孩子也才會願意打開心房。「若非真心,一切免談。」願天下父母能在本書提及的方法之中,找到一個與孩子之間最有效傳遞真心的方法。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我想遇見這樣的大人:兒少諮商專家親授5技巧,打開青春期孩子的心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