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 正濱漁港 台版威尼斯彩色島

文/黃作炎 |2021.11.27
2099觀看次
字級
漁村景觀,好療癒!圖/黃作炎
找到幸福咖啡店,瀰漫咖啡香。圖/黃作炎
漁村一片牆上,畫著一艘大船。圖/黃作炎
正濱漁港停滿了各式舊船,呈現一種滄桑美。圖/黃作炎
Milly常幫助文史工作者推廣在地文化。圖/黃作炎
喝一杯馬告檸檬咖啡(左)及海菜咖啡(右)吧!圖/黃作炎

文/黃作炎

基隆附近的「正濱漁港」,可說是結合觀光和休閒的台版義大利威尼斯彩色島,也是著名的IG打卡聖地。

曾是北台灣第一個現代化漁港的正濱漁港,曾是台灣第一個遠洋漁業港,更是日治時期金瓜石礦產的主要輸出港,曾是引領台灣漁業和礦業風騷的港灣,而後因時代改變沉寂數十年,卻在去年疫情爆發後,掀起一陣「偽出國」的風潮。

趁著人少的某一個早晨,我從台北搭車前往,不到一小時的車程,便漫步在正濱漁港邊,隨興走逛「彩色島」四周,真切地感受基隆海港人的生活日常。

漁港原鄉找到幸福

特地拜訪在台北認識的泰雅女孩吳欣敏Milly。從小在基隆長大的她,談起基隆的種種,及下課返家時,見到映照在海面上的夕陽餘暉,當時她曾許下一個心願:「未來要在這兒,開一間傳遞幸福的店!」

喜歡與人互動的Milly,多年後,帶著熱愛烘焙的基隆咖啡王子,來到「彩色島」打造他們的幸福。我推門走進Milly的彩虹小屋,選坐在窗邊眺望海景,點一杯「海菜咖啡」、「馬告檸檬咖啡」,品嘗未曾享受過的正宗漁港咖啡滋味,令人印象深刻。

「海菜咖啡」一開始喝入口,感覺有微微的鹹味,經攪拌之後,再入口,竟有濃稠的海菜口感。Milly說,她加進的海菜,是和平島婦人現採的海菜,難怪有種特別新鮮、來自大海的味道和口感;「馬告檸檬咖啡」則是加入泰雅族的香料山胡椒和檸檬,口感獨特又養生。

彩色屋翻轉舊風光

喝在地飲料,一定不忘要搭配上「鐵板煎餅」,食材來自八斗子船家捕撈的新鮮海產,海菜則採擷自和平島附近海域,加上正濱漁港附近的特產「吉古拉」加生菜,餅皮鬆軟、海味感十足。

我們邊聊天,邊欣賞對面木棧道、和平橋的海濱風景。Milly說,當初進駐漁港,他們把房子漆上自己喜愛的彩虹色,之後開始找食材、研發新餐食,現在端上餐桌的「海菜咖啡」、「馬告檸檬咖啡」、「鐵板煎餅」都是經她改良之後的成品。

海邊的房子塗上顏色之後,為正濱漁港帶來新的亮點和契機,不少人喜歡流連在漁港街道緩步慢行,邊走邊看,可以花一個早上的時光在此漫遊。這兒遠看像威尼斯的彩色島,近距離走讀一趟,更可感受到在地獨具的特色。

在地文史共創藝術

對基隆在地非常熟悉的Milly,聊了很多在地文史故事。她希望能透過自己的介紹,讓外地遊客喜歡上正濱漁港,好好地認識這塊她生長的土地。

近年,有一群在地文化、藝術和設計相關領域青年人,創立「星濱山共創工作室」,開辦一連串港口文化創生活動,像是:「星濱海港學校」的課程,與在地導覽、正濱港灣共創藝術節、發行首套駐港創作繪本、設計工作坊、星濱選品客廳/粼島旅宿的文創商品……等,帶動正濱漁港逐漸重回往日的繁華時光。

聊起當地的風光,吃著在地的食材,我感受漁港懷舊的溫暖,真有「找到幸福」之感!於是決定順著Milly所說的景點:正濱彩色屋、阿根納造船廠、正濱舊漁會大樓、正濱漁市場……悠閒地慢慢尋訪更多的幸福。

漁村小鎮碳烤日常

走在港邊,腦中不禁浮想著「漁港如何結合觀光」的議題。放眼望去,漁村小鎮停著很多舊漁船,隨著波濤飄流擺盪,一湧一波地輕輕搖晃著,這些舊漁船,有些等待被報廢,有些將被賣到第三世界再度被利用,有些則會出發到近海捕撈一些漁穫……

港口知名的碳烤「吉古拉」,每逢假日,食物總是供不應求。「吉古拉」日語的發音是ちくわ ,其實就是竹輪之意。我看到碳烤店的工作人員,熟練的把魚漿裹在一根一根鋼管上,再把一根一根的鋼管放在碳火上燒烤,不到幾分鐘熟成之後,就用電風扇吹涼,從鋼管上取下來就可以吃了。現烤現吃,口感鬆軟,深受遊客喜愛。

在造船廠遺址打卡

正濱漁港與八尺門漁港間,有處「 阿根納造船廠遺址」,早年曾是深澳坑復振炭礦的「貯炭場」,日據時期改為礦產貯存場,閒置多年後,在2014年被飾演電影美國隊長的克里斯.伊凡相中,特地來台拍攝廣告取景,意外走紅成為有著「絕美廢墟」之名的打卡勝地,目前已被基隆市政府列為暫定古蹟,正在整修打造中。

位於基隆中正路391號的基隆漁會正濱大樓,日據時代為濱町53番地「水產館」,是日治時期的地標建築。外牆貼上褐色系磚,兩側有圓窗,讓我想到東京的築地市場。此大樓戰後曾由海軍接管,後來被基隆漁會收購,改名「漁會正濱大樓」。

目前基隆市政府正規畫正濱漁港至和平島觀光廊帶整體規畫,打造基隆魅力休閒旅遊的帶狀路線……我在漁港旁的閒置空地,欣賞插畫、植物裝置藝術,經過一些咖啡廳、餐館、住家,聞到海的氣味,也看到文創的氣息,領略屬於正濱漁港特有的人情味與幸福味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