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佛光大學教師周鴻騰(右),投入「永續生活實驗室—耐逆境可食野菜教材設計與教學實踐」研究,勇奪今年「永續教學實踐與成果競賽」全國優勝獎。圖╱周鴻騰提供
【記者羅智華宜蘭報導】全球極端氣候近年不只在各地帶來熱浪與豪雨,更導致農業損失,為確保糧食供給在氣候變遷下能安全無虞,佛光山佛光大學教師周鴻騰,投入「永續生活實驗室—耐逆境可食野菜教材設計與教學實踐」研究,成果在近五十所大學校院中脫穎而出,勇奪今年「永續教學實踐與成果競賽」全國優勝獎。
何謂耐逆境植物?周鴻騰表示,指的就是環境耐受力高的植物,以他研究的「耐逆境可食野菜」為例,意指生長在野外,具抗病蟲、耐旱、耐寒等特性的可食用蔬菜。像是環境優美的佛光大學就種植大花咸豐草、鴨兒芹等耐逆境植物。
透過研究,周鴻騰不只讓學生了解耐逆境植物知識,更在校內打造野菜園,運用食品加工技術發展出耐逆境野菜食品,為永續教育扎根。藉由理論與實作多管齊下,也讓研究成果獲評審肯定,作品一路晉級,在「二○二一永續教學實踐與成果競賽」一舉獲優勝獎。
展望未來,周鴻騰表示,接下來將繼續推動永續生活實驗室,透過研究與教學,來培養大學生具備因應氣候變遷調適能力、提升永續發展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