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聶竟
前些日子,雪霸國家公園迎來今年冬季第一場雪,大地轉白。
關於「白」,康定斯基曾說,白色是希望之色,並稱藝術界出現的新訊息為白光,他說:「那是充滿希望的空白。」一九二九年、一九三○年代,他陸續在〈光禿禿的牆〉、〈關於藝術的精神性〉等文章中,提及空畫布、光禿禿的牆充滿無限可能。在此,與希望之色呼應的空畫布、空牆,他似在試圖揭櫫純粹的白其實非無,而是無限之有。恰如此刻的冬雪,祂把大地這張畫布抹白及消聲,並在白與無之中悄然連結預定乍響的春雷,連結大地初醒的想望。
然而,有些地方的冬天卻是黑色的。李志銘在《留聲年代──電影、文學、老唱片》書中談到,日本京都城周邊各家寺廟及神社,有許多歷史悠久的「梵鐘」,這些鐘依照陰陽五行的概念,分別有不同的音調、方位、季節和色彩象徵。例如,東邊為雙調、春季、青色;北邊為盤涉調、冬季、黑色。
易學上的黑,代表深沉寧靜。由此,無論是白色的冬、或者是黑色的冬,似乎都安安靜靜的……
「冬天是個歸零的季節。」記得一位禪師說過,此時的雪吸收了雨的聲音,樹葉也凋落了,大地與萬物正以潔白、寧靜、輕盈的姿態,準備迎接新生的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