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纇財富》 非禮之利 不入於家

一郎 |2007.11.28
1048觀看次
字級

古今中外,母親是影響子女一生的關鍵人物,古代許多賢母不僅以良言善語教育子女,更以思想品德影響子女的道德操守。戰國時期,齊國宰相田稷子的母親就教導兒子「非義之念,不萌於心」、「非禮之利,不入於家」,及時挽回田稷子的一步錯,未讓他往下沉淪。

田稷子任齊國宰相時,有一天接受了屬下的二千多兩金子,他拿去孝敬母親,田母卻說:「你為相三年,俸祿從來沒有這麼多,難道是收受了賄賂?」

田稷子誠實以對說出銀兩的來歷。田母聽後厲色以道:「我聽說讀書人應當修身潔行,不取苟得之物;做事要腳踏實地,不虛偽巧詐;不義之事不去計謀,不義之財不拿進自家門,所以真正做到言行合一,表裡即一致。現今國君給你高官厚祿,你應以言行回報國君,何況為人臣事君,就好像是為人子事父一樣,應當竭心盡力,效忠盡主,廉潔公正;而你卻反其道而行,遠離了忠義之道。為人臣不忠,就是為人子不孝。這個不義之財,不是我應該有的;不孝之子,也不是我的兒子。」

田稷子聽完母親這一番義正詞嚴的訓話,慚愧不已,急忙把金子退還原主,同時向齊宣王提出自請死罪。齊宣王了解事情始末後,對田母的深明大義大為讚賞及敬重,不但赦免田稷子的罪,還繼續以他為相,並獎賞教子有方的田母。

嚴母出孝子。田母不為金錢所誘惑,還能以「忠」、「孝」之理嚴厲斥子,高風亮節足以風世;田稷子也能在母親教誨之下,勇於認錯,不僅歸還了不義之財,還向國君自首,以後更是廉潔自律,難能可貴。

在物欲橫流的現今社會,若每位為人母都能效法田稷子之母的道德、價值觀,同時人人都能視貪污受賄、行賄為洪水猛獸,行事就不會被人情、金錢所影響,更不會出現是非顛倒的亂象。(一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