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行

不可 |2005.11.15
356觀看次
字級

禪堂風光--編者的話

「禪」是什麼?您去過「禪堂」嗎?「參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亦涼。」出坡作務皆是禪,讓我們來聽聽參禪者的聲音。

即日起,在本版開闢「禪堂風光」專欄,作品全來自佛光山禪淨法堂學僧的心靈體悟,他們以清新的筆調,將語默動靜的禪味及感動訴諸於文字;捧讀之間,彷彿又見星雲大師往昔為了闢墾佛光山,不畏艱難、披星戴月,以「一日修來一日功,一日不修一日空」的禪者風範,實踐人間生活禪。


每天用過早齋之後,有三十分鐘經行功課。同參們分兩行排班,由金佛樓出發,經雲居樓、麻竹園、文殊殿前、龍亭,繞大佛城一周,再循原路返金佛樓。沿途林蔭道路,步行其間,清涼自在,鳥叫蟲鳴,此起彼落,充滿朝氣,人在其中與自然界融合,實令人心曠神怡。鐘聲偶傳,梵音清徹,此時此刻猶如處在佛國淨土。《阿彌陀經》云:「其土眾生,常於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當時我的心情感受就是如此。

經行途中,常告訴自己,行道時仍不能失威儀,每踏出一步,感覺實實在在,心思念頭須明明白白,眼見耳聞了了分明,對外在境界清清楚楚,不著不拒。因專注故,心中所浮現影相、感想特別清晰,昔日荒山黃土與今相比,真是天壤有別;佛國淨土之成就並非天成。若無悲心願力,堅持灌溉,是無法達到的。

今見花樹蔭道,鳥鳴花香,環山步道,人行坡台,四通八達,人在其間,觀賞飛鳥、松鼠跳躍樹叢,走累了可坐下休息片刻,再登高禮佛。東山賞日出,觀看寬闊高屏溪沿岸風光,很難想像早期東山荒蕪,要攀登也難。龍亭建造,是利用摩托車發動車燈照明,日夜趕工,大眾用手塗水泥,忘了皮破血流的疼痛而造就的。  

接引大佛工程更是浩大。大佛城開光啟用時,大師法語如是說:

採高屏之砂石 
取西來之泉水    
集全台之人力 
建最高之大佛

因此,大佛城象徵著宗教徒的無畏精神,是大眾同心協力,集體完成的成果,也是大師領導風儀的展現。  

有人說,接引大佛面向高屏溪出海口,錢財會隨著溪水流出海,不是很好的地理風水。大師卻說:「這樣很好,佛法隨著溪水出海,流傳到世界各地,是錢財難以比擬的價值。」同樣的境界,不同的解讀,佛光山弘法目標是佛法普照三千界,法水常流五大洲,此智慧和願力不是有目共睹嗎?

禪師對後學常說「照顧腳下」,修道者若能腳踏實地用功,走得穩、走得實在,就與道相應。道在平常生活中,經行若用心,也能與道相應。有正知正見、禪定工夫,發心修福修慧,還擔心見不了道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