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手滄桑的歌聲,高唱「太平洋的風」,歌詞中「原來的故鄉」糾結異鄉遊子漂泊的心,「原來的故鄉」在哪?多久沒有回去了?會不會近鄉情怯,讓人有「回去比不回」更令人愁悵?
一連串的問號,也挑起不解的疑問,故鄉就故鄉,還分什麼原來不原來。現在社會是流動的,一輩子待在故鄉的人幾成了稀有動物,西班牙有位人瑞在同一棟老宅住一百年,現在已不可能。
嚴格說,「原來的故鄉」應是原鄉。現代人求學、謀生、婚嫁,四處流動,到處落戶,除了原鄉,還有第一故鄉、第二故鄉、第三故鄉…,先來後到,居住長短,不一而足。故鄉給人歸屬,給人有根源,給人溫暖,給人撫慰,原鄉則多了血緣連結,多了親情羈絆。落葉歸根往往以原鄉第一考量。
常有人在異鄉打拚,跌跌撞撞,頭破血流,滿身傷痕,一身落寞,他鄉失意,心中首先響起的聲音就是「回家吧!」尋求鄉情慰藉,尋求親情撫慰,尋求家人傾訴。或許原鄉也有不堪回首的記憶,只是物換星移,時光醞釀,辛酸已化為甘甜。
故鄉有近有遠,雖然高鐵以秒計速,不必朝發夕至,但對飽受鄉愁所苦的遊子,原鄉還是路迢迢,即使銘心的召喚,也撫不平刻骨的傷痕。
你的原鄉在哪兒?多久沒有回去了?抽個空去尋根吧!那裡有你的血脈,有你的根源,也許鄉音已改鬢毛衰,但不忘本總是人類高尚情操啊!(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