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家長會長協會理事長劉敬業(左七)、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右六)頒獎表揚國小學校。圖╱人間社記者吳雨彤
【人間社記者蘇茂霖台中報導】台中市家長會長協會十六日在惠中寺,舉辦「第十一屆三好實踐校園台中市獲獎學校表揚大會」,台中市教育局專門委員陳雅新、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台中市家長會長協會理事長劉敬業,以及台中市議員黃馨慧、劉士州蒞臨指導並頒獎。有四所高中、十二所國中、三十五所國小榮獲表揚。
陳雅新致詞表示,教育局推動學生養成優良品德不餘餘力,感謝惠中寺連袂台中市家長會長協會舉辦表揚活動,希望能培養更多品行端正的學子,成為善美社會的棟梁。
校園+家園
促進社會和諧
「年紀、身體會老化,但善的力量永遠不會消失,而且會持續擴散成長茁壯。」覺居法師提及,要改善社會不良氛圍,光靠政府的治安力量難以達成。法師舉例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注重社會群體的融合,教導大家從個人、家庭、學校的教育做起,人我之間做到相互尊重包容,社會自然會有祥和進步的力量。
劉敬業說,感謝惠中寺熱心協助舉辦表揚活動,今年已進入第六年,台中市受獎名額是全國之冠,這是大家相信「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善念」是優良教育理念。感謝協會夥伴們共同的努力,希望攜手學校、家庭,達成「人人行三好,世界更美好」的目標。
擁抱弱勢生
全體共學共好
會中邀請國立東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也是星雲教育獎特教組評審委員林坤燦,進行「從三好推動融合」專題演講。他點出台灣有百分之三點五弱勢學生,需大眾投入更多心力去關懷,在學習過程中,去發現特教孩子的優勢能力,找出情緒起伏的背後原因,針對其需求善用鼓勵與陪伴、支持服務的教育系統,讓他們踏上正軌逐漸進步。
「師生友善倫理、和諧校園文化、擴益社區善美、增進社會祥和」,是三好校園的教育藍圖,林坤燦指出,融合教育不是只著重在特殊教育,而是要全體性的一起學習知識、能力及品德。
林坤燦認為,以「融合發展、適性揚材」為準則,這需要高度融合及多元的支持;台灣目前融合普通班已達到百分之八十六點八,普通學校特教班有百分之九點一,透過社區化融合推動,身障生就讀普通學校已高達百分之九十六,「融合教育」的成效在世界教育界名列前茅。
林坤燦以全人教育精神,詮釋「從三好推動融合」的三大要素,以自主的行動「做好事」是自發,用溝通互動「說好話」是互動,樂於參與社會共好是「存好心」。學校及家庭要以「行三好」的理念引導孩子增進信心,追求光明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