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登昌 製竹水車展先人智慧

 |2005.11.15
389觀看次
字級

【本報觀音訊】桃園縣觀音鄉務農逾一甲子的林家古厝主人林登昌,最近翻閱泛黃的老照片,看到已廢棄五十多年的灌溉用竹製水車,勾起早年務農的酸甜回憶,為讓現代人見識古人從低水位引水到高水位的農作技術,特別重製一座處處展現先人生活智慧的竹水車。

現年七十六歲的林登昌,幼時就隨著父親務農,閩南式建築的古厝已有一百一十七年歷史,月前他和孫子輩共賞他童年的泛黃生活照時,早年灌溉用的竹水車勾起他的童年回憶,他向孫子輩說明這項先人的智慧時,孫子輩半聽半懂,他決定重製一座竹水車,讓現代人了見識古人的生活智慧。

林登昌表示,林家古厝位於大堀溪河畔,因早年灌溉用水道的地勢高過天然河床,必須利用利用地勢高低的優勢,在分水道中設置水車汲水,然後引水灌入稻田,五十多年前,當地農民家家戶戶都安裝水車,當時還有專門的水車師傅,等到桃園大圳興建後才不用,年輕一輩的農民幾乎都沒看過。

他說,早年農村用的傳統水車,汲水葉片、汲水竹桶都是竹子削製而成,整座水車的組合及固定,也是利用竹片削成竹絲纏繞而成,竹子韌性夠,用幾十年都沒問題,還比鐵釘、螺絲組合而成的水車耐用。

竹水車製作最厲害的是,完全不用一根釘子、一顆螺絲組裝、固定,全由傳統的竹片、竹絲纏繞裝成,做工精細又耐用,更見古人的智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