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解開福衛二號科學酬載影像高度誤差之謎。圖╱成大提供
【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成功大學團隊投入兩年時間研究,利用太空物理中電漿化學反應機制,並透過衛星影像的幾何關係,重建大氣暉光影像應有的原始樣貌,成功解開了衛星側拍影像,長期以來存在的高度誤差之謎。團隊表示,藉由研究提供的模擬影像修正方法,可應用在所有側拍的衛星數據,並藉此重建資料,為未來衛星任務規畫提供預先修正的解決方案。
此研究成果不只引起國際科學界矚目,更發表在知名的美國地球物理科學期刊中。接著進行基礎光學的幾何影像重建,最終將衛星拍攝區域的輻射光通量完整反演而獲得模擬影像。主導研究的太空與電漿科學研究所教授談永頤表示,各項太空科學研究都必須建立在數據正確性上,因為不正確造成錯誤的分析解讀,很可能影響接續任務的規畫方向。
從事衛星酬載設計開發的共同作者、成大太空與電漿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張滋芳也表示,酬載所回傳的數據資料在每個環節都小心以對,若無法被正確判讀,可能失去衛星儀器開發的意義和價值。
研究團隊表示,經過進一步比對研究後發現,衛星進行影像側拍時,低於暉光發光層邊界高度的區域,會有更強的光疊加效應,使得整體發光層呈現高度降低的積分結果。該研究所提供的模擬影像修正方法,不單只應用在 ISUAL 影像上,凡是所有側拍的衛星數據皆可透過此方式重建資料,甚至可以提供未來相關的衛星任務預先修正模式。
福衛二號已於二○一六年正式退役,長期累積的科學資料隨之停止蒐集,連帶資料被使用率也大幅下降。透過成大電漿所研究團隊提供的分析公式,不但能讓研究者快速獲得局部空間圖像,更能重新點燃科學家對 ISUAL 數據的興趣,藉由研究讓台灣衛星為太空科學界作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