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是澳洲小鎮阿拉雷特(Ararat)的中國清明節,居民搖著畫有中國年畫的小手鼓和撥浪鼓,前往墓地上香。他們圍成一圈,放火盆,燃白燭,然後散發敬香和雛菊,撿拾散落在草裡的墓石。每找到一塊,便在插上三炷香、幾朵雛菊。
阿拉雷特幾無中國居民,卻將華人視為祖先,因為它是唯一由華人所建市鎮。整整150 年前的1857 年,阿拉雷特還是一片森林,來自廣東的七百人淘金隊,發現了含金甚豐的金礦,取名廣東礦脈,後改稱「新金山」。金礦聲名遠播,陸續有六萬多華人來這裏淘金。
礦脈開採了55年,當最後一桶金子運光,歐洲、中國淘金者相繼離開。剩下少數中國礦工,開始耕種,建立起阿拉雷特小鎮。1926年,最後一批中國礦工離開,僅剩300人埋骨當地,多數沒有墓誌。
1997年8月,阿拉雷特政府興建了一座「廣東金山博物館」,紀念華人開發阿拉雷特的功績。館裡掛著中國字畫,設有專區教寫漢字,還可體驗淘金樂。
阿拉雷特每年還舉辦一次「中國節」,表演舞獅的全是澳洲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