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本法師
已介紹慈心的修持方法與證相,繼續介紹悲心的修持方法與證相。
悲心的修持方法:若有比丘,能以無瞋無恨、無怨無惱的心,希望廣大無量的眾生都能離苦而修悲心,是名善修悲相應心。當行人於慈心定中,經常想要給眾生快樂,而從慈定中出定後,還見到眾生受到種種的身心痛苦,心生憐愍,就心中意念,希望眾生不再受種種的身苦與心苦。於是行者就想:我現在猶如沒有眼睛的人一般,在五道之中的親人及憎惡的人,受身心種種苦,我卻不知道也見不到,還長夜懈怠,未生起要救他們的心。
如此思惟時,行者就發願:「若有眾生受種種苦,希望我在定中,都能看見,我要努力去救護他們。」發願後,行者即入禪定之中。這時,用清淨的定心,先觀想一位所愛的人受苦的樣子,繫心在此緣上,若有雜念時,要趕緊攝心,回到所緣境上,要讓心想的對象,觀得清清楚楚。因見到自己所愛的人受苦的情形,使行人心生無限的憐憫心,如此作觀,乃至普通的人、憎恨的人、一方乃至十方、一道乃至五道,如此次第觀想分明,這就是修悲心的方法。
悲心定證相:當行者的福德、智慧及善根清淨,作悲心觀時,便會開發三昧。這時,行者於定中,見到親人受苦的相,了了分明,心生悲愍,想要救護他們。見到親人受苦,生起憐憫救護心之後,接著又見到普通的人及憎惡的人也如是受苦,乃至見到十方、五道眾生受苦之相。行人於定中,見到外人受苦,而心生憐愍,從悲定出來之後,定心轉深且堅固。由於定心與外面的現象相應,而能湛然不動,這就是悲相應心之證相。此悲相應心,無瞋無恨、無怨無惱,廣大無量。
行人於悲定中,不但能見自己親人受苦的情形,心生憐愍;也能見到普通的人及憎惡的人,乃至十方五道眾生受苦,以同樣的平等心,生憐愍而想加以救護,這叫善修悲心。
若是見到受苦的人,才心生憐愍;見到受樂及不苦不樂者,生不起憐愍心,這叫不善修悲心。必須見到受苦者、受樂者、不苦不樂者,都能生起同樣的憐愍心,才叫善修悲心。見五道眾生,受苦有差別,是不善修悲心;見他們受苦的情形,平等無別,對他們生起相同的憐愍心,是名善修悲心。{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