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旅人】達娜伊谷忘憂行

文/小魚媽媽 |2021.11.13
1666觀看次
字級
達娜伊谷是鄒族的原始棲地。圖/小魚媽媽
走過山中吊橋,進入部落探祕。圖/小魚媽媽
俗稱「苦花」的高山鯝魚,悠游在清澈見底的溪流中。圖/小魚媽媽
安靜的部落,和達娜伊谷的忘憂原意相呼應。圖/小魚媽媽

文/小魚媽媽

秋末清晨朝阿里山方向前進,乘著悠揚歌聲的翅膀,從中埔交流道下接台十八線,到龍美時右轉往山美,進入達娜伊谷。

「達娜伊谷」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村,鄒族語意為「忘記憂愁之地」。部落居民自1985年起展開保育行動,成功復育鯝魚的奇蹟,最為人所稱道。1992年,山美村獲得農委會自然生態保育楷模獎,1995年1月開放「達娜伊谷溪自然生態公園」,2002年獲頒總統文化獎,也是全國第一處以社區力量保育成功的生態公園。

我們抵達時已經10點多,正好趕上第一場歌舞表演。達娜伊谷先前因歷經多次災變而沉寂一時,但經全村動員重建數年後,溪水終於回復清澈,魚蝦也重拾生機,聽完整個過程,大家忍不住鼓掌喝采。

當男主持人提及附近連接高雄小林村的產業道路,當年遭受莫拉克風災重創而滅村的慘況,至今仍不勝唏噓。接著唱起林俊傑關懷原住民,獻給受災部落的歌〈媽媽的娜魯娃〉,時而磅礴高亢、時而低吟如訴,歌聲帶動哀愁情緒,大家都隨著旋律蕩氣迴腸。

漫步在歷經大半年修繕,9月底才剛重新啟用的達娜伊谷吊橋,好山好水盡收眼底。鍾情山林、喜歡登高望遠的,還可走訪長約1.6公里的巨石板步道與里美避難步道,享受芬多精的洗禮。

通往河谷的賞魚小徑崎嶇不平,必須小心慢走。亂石堆裡,貌似草莓的榿(音同七)木葉懸鉤子,結滿紅豔欲滴的果實,引人垂涎。俗稱「苦花」的高山鯝魚,悠游在清澈見底的溪流中,閃耀點點白光。凡此種種,皆可見居民對生態保育的用心,也因此帶動農經產業發展,山美部落的鄒族人生活漸獲改善,達娜伊谷也成為阿里山的新興景點。

據說達娜伊谷遊客往年平均約30萬人,今年受疫情衝擊,截至8月底止,遊客數只有6萬人,村民生計也受到影響。希望全長228公尺、以鄒族圖騰為意象的吊橋重啟後,能吸引更多遊客回流,讓這個美麗得使人忘記憂愁的地方,早日恢復往昔的觀光榮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