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中原最新散文作品》憶驢

 |2007.11.10
1709觀看次
字級

數年前,在《人間福報》讀到一篇文章,寫到毛驢竟會吃油條,把它當成奇聞異事看待,其實,北方驢子愛吃油條燒餅,是極為平常之事,我很早就想把驢哥驢姐的事寫出來了。

古早年月,鄉野人們外出,多半是用走的,載運重物則用手推車、牛車,較為好些的人家,才有驢騎。當時小鄉鎮上,較大的村落路口,都有轎行和驢店,轎行大多是租給新娘子坐的花轎,少部份是租給行動不便老人坐的「青衣小轎」(兩人抬,可省力伕錢)。而驢店租驢給客人騎,按里程計價,要比租轎便宜得多。驢店在四鄉八鎮都設有連鎖店,客人租驢,並不用趕驢的腳伕跟隨,客人到達目的地後,只要放開疆繩,驢子就會自己回到當地驢店進食休憩。

在鎮上驢店中,我認得不少極通人性的老驢,你只要騎過牠幾次,牠就會認得你,我走近牠們時,牠們會搖耳刨蹄,伸過嘴來親我。驢店的驢,按照牠們的毛色取名,像青花,老黑,自鼻,雙疊叉等,每隻驢都知道牠的名字,一叫,牠就搖尾刨蹄。

鎮上幾條街,有好幾處油條燒餅舖子,店主人知道驢店的那些驢愛吃油條燒餅,就和驢店主人議定,存一本褶子在舖裡好記賬,比如:某天某時,老黑吃油條燒餅一付,青花吃油條三根等等,每到月終結一次賬,鄉土上人都知道,驢子吃了油條燒餅後,精神抖擻,駝著客人上路,又快又穩當,所以流行的俗諺形容:「一根油條十里路」,那意思是說:驢子吃了一根油條,能小跑十里不歇蹄。

除了驢店的驢外,一般自備驢子的過往客商,也深知驢的習性,遇上油條燒餅,人吃也讓驢吃,只是不用褶子付現而已。

驢店的驢子都是散韁驢,並不死死的栓在槽頭上,但牠們很規矩的留在驢槽附近,全都不亂跑,每天,店主人都會按每匹驢載客的里程,把較累的驢子放假一天,那些放假的驢,和孩子們打成一片,讓孩子們輪流試著騎牠,孩子們也不願白騎,大伙兒湊出零錢,買油條燒餅請驢哥驢姐的雨滴算是牠們兼差的油水。

驢子的生理結構和馬不同,騎馬要鞍牽,加上馬蹬,而鞍的部位處於馬背較前的地方,但驢的脊骨興稜稜的,只有屁股上方肥而平,只要再加一隻軟布棉墊就可以騎了,鄉下孩子也許一輩子沒騎過高頭大馬,但騎牛、騎羊、騎驢,都是人人都有的經歷。

驢的耐力超強,極少病痛,而且以麥麩為主食,比馬飼料便宜多倍,許多人家都飼養得起,有人形容驢的堅韌說:「銅騾、鐵驢、紙糊的馬」,更有詩人稱讚牠,說牠是:「陸地上的舟船」,尤其是糧販、布販,他們使用數十匹驢子駝負商品,走在大平原上,炸響的驢頸鈴聲,直可與大漠駝鈴相比,村頭村尾,都跑出來看熱鬧呢。

驢極通人性,像驢店的老黑,能按照店主人的吩咐,把張家的糧,送去李家磨坊,等磨坊把它磨成麵粉,用麵袋裝妥,再由牠送回張家去,老黑所得的代價,是兩升麥麩,一付油條燒餅。老黑辦任何事,都沒出過漏子,那表示牠完全聽懂人話,決非是大笨驢。

鄉野傳說:驢子有陰陽眼,在月黑星高的夜晚,穿過荒墳壘壘的亂葬子,如果遇上人眼看不見的玩意兒,牠會停住蹄子,兩眼綠光迸射,唔昴唔昴的仰頭大叫,直到把邪物嚇走,牠才會重新上路,我騎過老黑多次,但都在大白天,但我深信老黑也有驅趕邪物的本領,要不然,群驢怎麼尊牠為老大呢?

生活在見不到驢的地方,逢到歲末天寒,冷雨霏霏之際,我倒懷念起童年的驢哥驢姐,未知牠們的後代是否安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