鸕鶿寶寶破殼出生 鳥友守護

 |2021.10.30
1373觀看次
字級
鸕鶿育雛。圖/蘇家弘提供

【本報嘉義訊】遠方嬌客冬候鳥,陸續飛抵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溼地森林園區報到,候鳥先鋒部隊一對鸕鶿夫婦,上個月在木麻黃樹上築巢孵蛋,鸕鶿寶寶破殼誕生,為園區帶來新生命熱鬧喜悅,吸引鳥友觀察拍攝親鳥育雛感人畫面,鸕鶿寶寶成為今年賞鳥季吸睛焦點。

嘉義縣野鳥學會理事長陳建樺上月首度在東石鄉鰲鼓溼鰲鼓溼地,發現一對候鳥鸕鶿在樹上築巢孵蛋,消息傳開,各地鳥友接力觀察守望,拍鳥俱樂部成員沈鳳婷的丈夫陳建安,發現1隻鸕鶿寶寶破殼誕生,鳥友透過網路分享喜悅。

從築巢孵蛋到破殼誕生,每天都吸引鳥友觀察守護,嘉縣府畜產保育科也委託保育團體加強巡視保護,生態觀察家暨攝影師蘇家弘說,鸕鶿賢伉儷輪流育雛,現在小鸕鶿已經出生12天,長得非常快,肚子時常餓,要吃東西,鸕鶿媽媽及爸爸輪流照顧小鸕鶿,非常辛苦,希望小鸕鶿能夠度過今年冬天。

冬候鳥先鋒部隊一對鸕鶿夫婦上月樹上築巢孵蛋,鸕鶿寶寶破殼誕生。圖/蘇家弘提供

鸕鶿棲息河川湖泊,低飛掠過水面,飛翔時頸和腳伸直,在高樹或沼澤低地矮樹上築巢,通常一窩產蛋3至6顆,雌雄鳥輪流孵蛋,孵化期約28天,雛鳥破殼由雙親餵養,通常經親鳥哺餵50至60天後,雛鳥就可離巢。

鸕鶿是冬候鳥捕魚高手,以往9月會南飛到台灣度冬,隔年3月北返回中國大陸築巢繁殖,築巢樹上離溼地堤岸近百公尺很遠,不會受到人為干擾。台灣首例鸕鶿寶寶誕生,是否成為留鳥,引發鳥友們熱烈討論。嘉大生物資源學系副教授許富雄調查,依水位發展狀態,推測未來鷺科及鸕鶿等食魚性鳥類,將會成為園區優勢鳥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