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淑秋
住在小巷不出門,一扇窗是眼、是耳、是鼻,上至天光雲影,下至人間煙塵,全可領受。
一早,一隻鳥兒站在平房的三角屋頂上,啁啾叫得急切,一聲急似一聲,惹得我不得不好奇探頭:「到底發生什麼事?」忽然,另一隻從天空的另一方飛來,雙方無需多言,一下子比翼而飛不見了蹤影。沒事!是好事!
這時樓下的地面上,貓媽咪帶著四隻小貓在空地閒逛,兩隻調皮地打鬧,一躍一撲,孩子似的。等太陽升起,牠們受不了燠熱,就會躲到樹蔭下納涼。陽光疲軟了,孩子們下課路過時,總會蹲下身,親暱地呼喚牠們。報上的氣候變遷、通貨膨脹與疫情,問題千絲萬縷;藍天白雲下,貓兒們的喜樂從來與人們的憂患無關。
早上上班上學的時間是小巷的第一波熱潮,機車聲來回穿梭,與下午下班放學的另一波忙碌之間,長長的巷道彷彿進入禪定,安靜得不動聲色。
相較起大宅院的一團親熱,小巷的房子肩靠肩、面對面,隔著厚厚的牆壁畫出平行線,暗地裡卻是聲氣相通。
「叩!卡、卡」擲地有聲。對面阿婆正虔敬地與仙佛溝通的畫面在我的腦海完整呈現。仙佛是心靈諮商師,阿婆兩手握著筊杯念念有辭,香煙繚繞,所有的疑難雜症都上達天聽。
多事的風從隔壁藉由抽油煙機的馬力送來麻油雞的香氣。接著熱鍋裡的油與水衝撞,「漆」地一聲,煎魚的腥香隨之而來。那豐盛的一餐出不了大街,只分享給巷子裡的左鄰右舍。
蟄居巷道,許多事縱然看不到也聽得到,聽不到也聞得到,寧靜的小日子裡,大家各自安好,卻是彼此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