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天的等待 台灣首座慰安婦博物館「阿嬤家」重新登場

 |2021.10.25
1155觀看次
字級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27日啟動新館試營運。圖/婦援會提供

【本報台北訊】台灣首座「慰安婦」博物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因財務、疫情還有租約到期的影響下,去年11月7日忍痛宣布暫時休館。歷經10個月的努力,阿嬤家在全新館址以嶄新風貌和大家見面,27日啟動「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新館試營運。

婦援會表示,新館沿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這個名稱,和舊館一樣都位在大同區,這一帶是台北發展最早的區域,如迪化街、孔廟、保安宮都座落於此,其中大稻埕更是繁華一時,阿嬤家在這充滿歷史、文化的人文薈萃之地重新開放民眾參觀,顯得格外有意義。

由於新館的空間與格局與舊館相當不同,在設計以及佈展上需要更多巧思,婦援會特別邀請博物館展示設計經驗豐富的林志峰、有心設計團隊以阿嬤生命史和被害人觀點為中心做系列設計,將阿嬤家的精神跟理念完整的傳承下來,讓民眾一踏入博物館就感受到滿滿的震撼。

阿嬤家總共規畫5個展區,包括4個常設展區以及1個特展區。進入博物館後,會先到心靈沉澱區,設計師精心設計的「聲音管子」利用話筒的概念,讓大家彷彿穿越時空與阿嬤們對話,聽到阿嬤們的內心的聲音,讓大家好好整理自己的思緒,並慢慢跟著我們走入這歷史的長廊。常設展區分為「認識阿嬤們」、「誘騙與脅迫」、「我們就是他們」、「面對歧視的韌性」,每個展區都有其傳達的深刻理念,參觀博物館的同時讓大家跟著阿嬤們的人生軌跡,一步一步感受他們的種種遭遇以及心境上的成長與改變。

由於婦援會保留許多文物以及史料,在新館除了實體文物的展示,更用多媒體的方式讓文物用影像、聲音等方式多元呈現。在展區也會設置QR Code,讓參訪的民眾除了現場的展品,也能到婦援會設置的網站或資料庫查看更多關於「慰安婦」、性別、人權相關的資訊。

婦援會從1992開始「慰安婦」的調查服務至今,保存了5042件「慰安婦」的相關影音、書籍,以及730件文物,並於105年12月10日成立台「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婦援會表示,30年來經歷許多挑戰,但依舊沒有停下腳步,這份堅持也是向阿嬤們堅毅的精神致敬,婦援會誠摯邀請世界上所有的人,不分年齡、性別共同努力,讓歷史的傷痕化為和平的基石,實現平權、零暴力的美好未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