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解說》點亮人間義工的普濟心

芷嚴 |2007.11.03
881觀看次
字級

已有太多的研究指出,今日社會已是知識經濟掛帥的年代,資訊的搜尋已不是問題,但知識的累積卻不等於競爭力;而是為了蘊釀創新知識的基本材料。同樣地,大家已習以為常的即時視訊系統,當初並不是為了閒聊而設置的;卻是為了方便不同地區的人員,能即時線上開會協商,以便掌握更大更快的商機而發展出來的。

全球化的競爭不可免,社會亂象也未斷;卻仍然會有人想要為注入善良誠信之風氣,這需要更多人加入推動才有希望。身為宗教團體之一的「佛光山」,也在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六日的那天,成立了在家信眾的「國際佛光會」組織,希望透過大眾的力量,為淨化人心盡一份力,發揮普濟的精神。

淨化人心,打造和諧社會
有人將今日犯罪年齡下降、暴力泛濫的社會亂象,戲稱皆因教改是缺德的教育制度所致,實在是有欠公平。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在媒體、議會等公共領域充斥著語言暴力,甚至肢體上的暴力,又展現出什麼樣典範的社會教育?值得每一位現代公民深思。

雖然如此,不能說沒有任何人想福利這個社會,不管是拯救貧窮、照顧弱勢族群,或是發展社會公益活動,及發起全球義工風潮,都是本著《維摩詰經》所說的:「心淨則佛土淨。」此中說明了管理好自己的心,重新審視自己的言行舉止,才是建設新和諧社會的基石。因此,國際佛光會近年來更是積極推動星雲大師所倡導「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的三好運動,讓更多有志一同的社會各界人士,一起加入淨化人心的社會改造運動。

許多研究指出,自由經濟提高國民所得的神話,蒙蔽了中產階級受創的實況,M型社會的來臨已是不爭的趨勢,社會道德觀低落。但是,在社會各角落,仍然有不少人默默貢獻一己之力量,為更多人服務。像在醫院、地方法院、戶政事務所等公共區域,都有義工協助各項公共事務的進行。由於市場競爭的趨勢,各行各業愈來愈重視服務的品質、企業的形象,無形中也利益了所處的社會環境,更有很多義工以行動來表達普濟社會的精神。宗教也不落人後,國際佛光會也秉持佛光人四大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努力發展全方位的義工制度,每一項服務都是心甘情願的付出,也是一份歡喜結緣的奉獻。
(芷嚴/輯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