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鈺崑
說起來,能興已經很久沒有笑容了。
退休在家的日子,並不像那些辭藻華美的文章說的含飴弄孫,反而有股志不得伸的悶氣。一大早一家老小都出了門,能興只能跟鄰居行棋食茶聊以打發;臨暗轉屋,既要跟孫女子晴搶遙控器,又得面對老妻的碎唸,只能堅持就算會四散噴濺,也不坐著痾尿,以維護他的男性尊嚴,還有就是一次又一次對著孫女講述兒時遭遇空襲的故事。
然而,這一天,能興從晨起的尿液顏色,發現身體似乎有些異狀……
《窩卡》是新銳導演溫晴去年於世新大學的畢業作品,不僅入選第57屆金馬影展短片放映,也在今年的電視金鐘獎入圍電視電影、導演、男主角三項大獎。在30分鐘的影片中,溫晴將自己小時候與外公相處的情景轉化成能興的故事,乍看只是一名客家老人私密的生命記憶,但也同時透過一碗能興心心念念的豆花,反應了時代的變遷。
「能興」一角其實相當程度地呈現了某個世代台灣男性的面貌,他們在不靖的年代中度過童年,在困頓的環境打拚努力,言行之間或許流露著些許父權,但其實是成長過程中的社會價值養成所致。很多時候,他們是公司與家庭仰賴、仰望的主幹,而這樣的仰賴、仰望也成為自己支撐生命的信念,直到他們退休的那天。
因為退休,他們失去舞台,失去生活重心,看似閒散清心,實則無聊的要命。劇中的能興,妻子不滿他熱中政治連晚飯都不準時回家吃,還要跟孫女搶電視看選舉新聞。但除了個人的政治傾向,會不會更多的是,能興在此中找回了被需要的感覺,找回了存在的價值?
我們的身邊,其實還有許多「能興」,又或者自己現在或未來,就是「能興」。
飾演能興的資深演員唐川曾經獲得兩座電視金鐘獎,雖然今年入圍後未能第三度獲獎,但其以內斂、平實的方式,舉重若輕地挑起了《窩卡》全劇的重擔,非常值得一看,有興趣的朋友記得把握十月底前在客家電視網站免費觀賞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