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 歲月東北系列 (11-9) 中蘇合作與偽滿瓦解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1.10.22
1467觀看次
字級
蔣介石與蘇聯代表團 1941年11月7日,為了慶祝10月革命24周年,重慶外交團體舉行各項活動。圖為蘇聯代表拜會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蔣介石。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中蘇同慶史達林60大壽 抗戰期間,蘇共總書記史達林60大壽,國民政府在重慶舉行慶祝會,由中蘇友好協會主席馮玉祥(左二)與蘇聯駐華代表團共同主持。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諾門坎戰役 1939年5月,日軍在蒙古草原上以望遠鏡監看蘇聯軍隊的動向。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東北人民歡迎蘇軍 1945年8月,東北人民歡迎蘇軍的到來,紅軍坦克進入東北城市時,受到中國人民熱情的包圍,視其為偉大的解放者。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關東軍的惡兆 1939年5月,諾門坎戰役中,日本軍官指著遭日軍擊落的蘇聯飛機的殘骸。這是日軍隨軍記者的宣傳照片,反映日本政府向日本國民撒下了大謊言,宣稱關東軍大獲全勝,事實上,日軍遭受前所未有的慘敗,證實了1905年日俄戰爭以來,雙方力量對比已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蘇軍向關東軍全面進攻 1945年8月9日,蘇聯紅軍向關東軍發動全面攻擊,飛機坦克大舉壓境,關東軍幾乎瞬間崩潰。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關東軍大潰退 1945年8月,攻占哈爾濱的蘇聯紅軍。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富士山與希特勒並列 1940年9月27日,日本與德國和義大利簽署同盟條約,結成「軸心國」,軍事矛頭指向遠東的西方勢力。日本軍部發出這張宣傳海報,其中有德國的希特勒、義大利的墨索里尼,以及日本的富士山和傳統武士。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慶祝抗戰勝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國民政府陪都重慶市區內,樹立起慶祝抗戰勝利牌坊。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史達林格勒戰役 1942年7月,史達林格勒戰役爆發,為二戰中最大規模的會戰,蘇軍由劣勢轉為優勢,並取得最後的勝利。此戰役成為二戰的轉折點,照片中為史達林格勒中央廣場上的雕像殘駭,反映著戰爭的慘烈。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日軍停止侵蘇計畫 1939年5月,日軍機場的工作人員正在吃早餐,準備對蘇軍作戰。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盧溝橋事變」促成中蘇密切合作對抗日本侵略,從甲午戰爭以後,中日俄三國在東北處於交集與抗衡的狀態。俄國曾對東北土地懷有不當企圖,中國則堅持對東北的主權,日本則占領了東北,同時計畫以武力攻占全中國以及蘇聯的遠東地區,日本的軍事野心使得中蘇兩國命運相連,並肩作戰。

抗戰爆發時,美英法等西方列強不但袖手旁觀,還繼續向日本輸出戰略物質,發戰爭財,只有蘇聯派出空軍來華助戰,並出售武器彈藥給中國。比起日俄戰爭時期,今天的蘇聯與中國已是截然不同的國家;蘇聯經歷1930年代的工業化,建立強大的國防武力,中國亦從落後挨打的泥淖中逐步脫身而出,在抗戰中建立了更強大的軍隊,並且大大提高了本身的國際地位。

日本對於世局的根本變化似乎渾然不知,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對手。1939年的「諾門坎事件」中,關東軍遭到慘敗,然而日本並未真正汲取教訓,兩年後進一步發動太平洋戰爭,導致日本人民慘遭盟軍大規模轟炸,國家瀕臨滅亡。1945年8月9日,蘇聯軍大舉進入東北攻擊關東軍;15日,早已成一片廢墟的日本宣布投降,至於偽滿政府官員更如驚弓之鳥,瞬間鳥獸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