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缺工問題嚴重,勞工辭職率更飆至史上新高,但在這波被稱作「大離職潮」(The Great Resignation)發生的同一時間,許多同樣對薪資、福利和生活品質感到不滿的美國勞工並未選擇丟辭呈走人,而是透過罷工的手段來爭取更好的工作條件。這波罷工潮正席捲勞動市場,遍及美國各個產業,規模為過去數十年來最大。
《華盛頓郵報》報導,在南加州凱瑟集團醫院工作的雷耶斯大可辭職,醫院內長期人力短缺令他感到沮喪,但雷耶斯知道在這個急需護理師的地區,除了離職還有其他選擇,他投票贊成舉行罷工。
大離職潮分支 供應鏈受阻讓情況加劇
當美國人以驚人速度離開職場同時,數十萬對薪資、福利和生活品質有著類似不滿的勞工,選擇繼續努力和抗爭,就像雷耶斯一樣。農業機械公司強鹿有1萬多名工人舉行罷工,代表3.1萬名凱瑟集團員工的工會也批准舉行罷工,而原定18日展開罷工的6萬名好萊塢影視從業人員,已在16日晚間跟資方達成協議。
根據康乃爾大學產業與勞工關係學院的追蹤數據,今年全美發生的各種規模罷工次數達178次。只有統計大規模罷工的美國勞動統計局數據也顯示,今年迄今已發生12起至少千名勞工參與的罷工運動。這一數字遠高於去年,但跟2019年和2018年相同。
工會官員和經濟學家說,這一趨勢是大離職潮現象的一個分支。該現象降低了美國的勞動力儲備,造成經濟復甦趨緩。員工如今難遭取代,尤其是在許多企業努力滿足日益成長需求,以及面臨供應鏈受阻的情況下。這給了工會新的籌碼,並讓罷工的風險降低。
時薪年增4% 通膨率卻高達5.4%
勞工與工會領袖在受訪時說,工會成員對雇主未能分享更多利潤來幫他們加薪感到憤怒,並對缺乏良好工作條件感到失望。他們還對薪資漲幅無法跟上通膨速度感到沮喪。
根據聖路易聯準銀行數據,美國勞工9月平均時薪年增4%,但同一時期通膨率卻高達5.4%。
美國勞工聯合會和產業工會聯合會(AFL-CIO)主席舒勒告訴華郵:「罷工無疑發出了警訊,那就是雇主忽視員工的後果將會很嚴重。我認為,這次罷工潮將激起更多勞工站出來,大聲表達自己的立場,並說出『我們應得到更好的待遇』。」
但並非所有罷工都順利取得成功果實,像是逾千名阿拉巴馬州Warrior Met煤礦工人自4月開始罷工到現在,同一時間在紐約罷工抗議聯合地鐵能源公司的14名石油工人,已有8人遭解僱。
食品大廠家樂氏在密西根、內布拉斯加、田納西及賓州1400名員工發起的罷工行動,目前已進入第三周,勞資雙方在薪資與福利上的談判陷入僵局。
拜登也聲援 管理層寧處理罷工
不過,勞工運動獲得白宮方面的聲援。美國總統拜登曾在3月公開表態支持阿拉巴馬州的亞馬遜工人籌組工會。在任總統公開支援工會運動在美國歷史上是很罕見的。拜登不斷呼籲將聯邦最低工資每小時7.5美元增加一倍至15美元,這讓勞團領袖們感到高興。
經濟學家說,罷工活動的激增產生了好壞各半的結果。今年夏天,休閒食品業者納貝斯克以及菲多利的罷工,最終雖成功獲得加薪及新的假期津貼,但雇主並未在人力或薪酬結構上做出顯著的增加。
勞資雙方都承認留住員工的好處,公司管理階層通常寧願處理短暫的罷工,也不願吸收跟離職與培訓新人相關的更高成本。對勞工來說,新的工作並不一定比原來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