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小調》雜貨店

心如 |2000.06.18
137觀看次
字級

■心如
所謂「柑仔店」是台灣三、四十年代時販賣南北雜貨的店鋪,以柑仔盛裝筍乾、香菇、蝦米、木耳、金針、菜甫、鹼菜、魚乾等什貨販賣,故名「柑仔店」,在清代柑仔店已非常普遍,凡是有莊(庄)頭的地方就有柑仔店,而在鹿港八郊中就有「柑郊」,指的就是柑仔店業者組成的同業公會。
在三、四○年代時,柑仔店正盛行,而因販賣東西包羅萬象,凡是生活中所用物品,如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等可以買得到,提供大家生活上的便利,除此之外,就連當時小孩玩的、吃的東西都應有盡有;如金柑糖、抽糖玩具、口笛糖、彈珠汽水、梅心棒棒糖等等……。
以前,尤其是貧苦的小孩子因為沒有零用錢購買,常利用放學後撿拾破銅爛鐵,換取零錢到柑仔店買自己喜歡吃的東西,當時一粒金柑糖往往捨不得一次吃完,用紙張包起來再慢慢品嚐,真是令人回味無窮。
進入八○年代以後,連鎖商店到處林立,雖然方便,但是卻失去傳統的人情味,亦讓人懷念起以前庄頭柑仔店所特有的吸引力,而柑仔店卻在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為了捕捉以前柑仔店戀戀的古早味,台灣民俗村開始尋找傳統柑仔店所用的東西,包括物品、器具在經過幾個月的訪查搜集,終於得到以前柑仔店所使用的東西,如日據時代菸酒櫃、菸酒鐵牌、古童玩等等一百多項,可謂琳瑯滿目、應有盡有,讓人一到柑仔店就有如置身時光隧道一下子回到三、四0年代一樣,童年甜蜜玩事,歷歷如昨日。
除此之外,柑仔店外牆上還張貼三、四○年代許多當時電影宣傳海報,許多當時著名的影歌星,現在大概都已七、八十歲了,更引人懷念不已,這正是台灣民俗村開柑仔店的最大意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