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根據金車教育基金會昨天公布的「地球村公民—國際觀問卷」調查報告指出,台灣學生的國際認知仍有待加強,有三分之一學生不知道WHO就是世界衛生組織、一半學生不知道二○一二年的奧運地點在英國倫敦。基金會表示,要如何提升學子國際觀已成為促進與世界交流的當務之急。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認為「擁有國際觀」所應具備的前三大條件依序為良好的外語能力、時常閱讀國外資訊、了解國際禮儀;而多數受訪學生亦認同英語教育的重要性,七成一以上的人認為國人最需要增強英語能力。
但只有一成六學生表示會每天注意國際動態,主要的資訊管道來源為電視新聞、網際網路、報紙雜誌。最關心的國際事務類別依序為國際重大事件、影視明星、政治戰爭、體育賽事、新奇趣事。
多數學生認為對台灣最友善的是非洲邦交國,其次為美國、中南美洲邦交國;最不友善的則為中國大陸、日本。此外,學生也認為台灣若要加入國際組織,應該先從改善政治制度、加強經貿、參與國際事務等層面做起。
儘管大家都知道培養國際觀的重要性,但從基本的國際認知看來,台灣學生的國際認知程度顯然不及格,調查發現,只有三分之二學生能正確答出WHO就是世界衛生組織、五成六學生知道我國邦交國的數量是介於二十一至三十之間。
金車基金會強調國際觀的提升不能靠考試來培養,而是要透過日積月累而成,國人應該養成多多閱讀吸收國際資訊的習慣,並加強語言能力與國際事務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