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道還
我們對沙魚的印象就是嗜血,認為牠們必然是肉食動物。但是美國的研究人員卻發現,在墨西哥灣捕獲的雙髻鯊(Sphyrna tiburo)腸道裡有大量(超過6成)的海草。
有些學者推測那可能是意外,因為雙髻鯊的獵物(主要是魷魚、甲殼類)剛好在近海岸滿布海草的海底活動。可是加州大學的研究生莎曼莎(Samantha Leigh)懷疑可能另有隱情,決定追究到底。
雙髻鯊是生活在美洲熱帶海岸(包括太平洋與大西洋岸)附近的小型沙魚,身長不到1公尺,屬於丫髻鯊科。那一科有8個物種,唯一沒有列入保育警戒的就是雙髻鯊。莎曼莎的團隊在佛羅里達海岸附近捕捉了一些雙髻鯊,送回實驗室飼養。飼料是以槍魷包裹海草的「壽司」,每一飼料糰海草質量占90%。
測同位素 確定草食
海草中含有放射性同位素13C,如果沙魚能消化、吸收海草,莎曼莎就能在沙魚血液裡偵測到13C。同時,研究人員收集沙魚的糞便,估計沙魚消化海草的效率。
結果顯示,沙魚的體重增加了,牠們的血液中也檢驗出大量13C。莎曼莎推算牠們消化海草的效率是50%,與以海草維生的年輕綠海龜差不多。(綠海龜一開始是雜食性,成年後才轉變為素食。)其他的證據顯示,雙髻鯊的腸道後段也有微生物菌落,以協助消化植物纖維。此結果值得進一步研究,事實上,雙髻鯊的腸道形態與親緣關係密切的肉食沙魚沒什麼兩樣。
雙髻鯊的數量非常多,美國大西洋岸與墨西哥灣海域裡就有490萬隻。海岸附近的海域生物資源豐富,是貯存碳、生產氧的基地。科學家在確認雙髻鯊是雜食性動物、會攝食海草之後,未來的重要課題就是釐清牠們在「海草生態系」中的角色,那將會是保育海草生態系的重要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