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密蘇里大學研究顯示 信仰讓人調適生活型態 應付疾病的不便 祈禱也有作用
【人間社記者曉傑綜合外電報導】宗教和心靈的結合直接關連到身心的健康!在今日大多數研究重心都集中在攸關人們生死的重大疾病上時,美國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分校(MU)一項新研究顯示,信仰宗教對慢性病的療護有相當的助益,還能讓許多身心障礙者快速度過不適應期,賦予生命新的意義。
根據研究,信仰宗教能讓人調適無法改變的生活型態,乃至臨終時藉助宗教的幫助,接受自己的「現況」準備死亡。最特別的是,除非該宗教對病人有特別的意義,否則所有宗教應該都具有相同效果,可以幫助有腦部創傷、脊髓受傷、中風及關節炎等病的患者,應付慢性疾病帶來的不便。
「許多身心障礙者,轉向宗教尋求協助,然而,到目前為止,宗教在復健醫學領域很少被討論或研究。為了符合殘疾人士更多的需要,這方面需要改變。」密蘇里大學治療心理學教授Brick Johnstone說。
研究注意到,很少有實際的研究結果提供探討宗教在醫學療護上的重要性。醫學療護應該認同宗教修持對患者的重要,像瑜伽、閱讀宗教經文或書籍、禪修及祈禱禮拜。醫學院學生應該學習各種不同的宗教信仰,以便應用於對病人的復健和療護。
同時也是密西根大學醫學中心有關宗教和健康醫學研究專案主持人Johnstone 說:「或許有些專業人士不喜歡或不便去了解有關病人的宗教信仰,但這不同於去打聽私人生活、心理層面、家庭生活或法院紀錄」。
研究還顯示,祈禱對某些患者在療護過程中非常適合。包括復健心理學家、醫學顧問及宗教人員,都應該一起參與醫療團隊會診;如果因他人過失而傷殘的病人,醫療團隊藉由患者的宗教信仰,能有效地紓解他們的情緒困擾,使醫療過程得以順利進行。
Johnstone指出,「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專業的復健人士應該了解不同宗教信仰的病人在接受治療時,對於身體的接觸和衛生習慣,應有適當的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