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外之情】 變「疫情」為「怡情」

文/姜妍芳 |2021.10.05
548觀看次
字級

文/姜妍芳

疫情遷延了數月,令你焦灼煩躁、幾近崩潰了嗎?工作被迫中斷,孩子終日鬧騰,不僅沒有了經濟收入,甚至不可以出門呼吸一口大自然的空氣。尤其每當從新聞上得知自家附近的超市、便利店又有染疫個案涉足時,那分惶恐與鬱悶又增一籌。

近日,從一個中文網站上讀到一位大陸姐姐講述她利用上班的午休時間去郵局寄信,卻發現郵局也有午休,於是在附近解決午餐,順便等郵局開門的小貼文。全文是這樣寫的:「附近溜達一下,鎖定紅燒麵。雖然怡情期間不能內用,店家在門口貼心地放了方凳和小板凳。於是,在門前一朵小花花的陪伴下,完成了一頓愉快的午餐。」並配上乾枯的康乃馨旁斜伸出一枝鮮嫩的太陽花的照片。

讀貼文的我當即被「怡情」二字所吸引,原本平淡的心情瞬間開出燦爛的花朵,綻出美麗的笑臉。惱人的疫情,因為這有心而為的別字,頓時帶上了無限的雲淡風輕,描上了不盡的詩情畫意。我心有所動,欣喜萬分,說「疫情期間」是「怡情期間」,未嘗不可啊!

想想看,單就此事而言,既然因郵局時間限制,不能馬上寄信,那麼先從容優雅地用個午餐,然後寄信,再回去上班,時間剛剛好,豈非行雲流水的美事一樁?不然,難道當真要如評論區有人所說那般:「特意趕過去,居然要在大太陽下等一個半小時!氣煞我也,打道回府!」

天已不遂人願,何苦要再自拽一束炎日,平白給心情添一層焦灼?慢下腳步,找個陰涼處,靜下心情,自在從容地利用起這段時間不好嗎?優雅地度過是一個小時,氣惱地度過也是一個小時,那麼為何不選擇令心情舒適一些的路來走呢?因為疫情,我們只能盡量關在家,足不出戶。那麼,趁此機會,沉靜下心情來,多陪陪父母、孩子,讀一本一直想讀的書,練一首很久以前就想彈的曲,畫一幅全身心投入的水墨畫,與陽台的花草、天空的白雲聊聊天,或者僅僅只是坐著發呆,放空大腦,讓心靈得片刻休憩,如何?想一想,這是自成年以來,工作以來,多久多久,不曾有過的奢侈?多久多久,不敢奢望的安靜與悠閒?

疫情的確是耽擱了我們許多,阻礙了我們許多,困擾了我們許多。但這是我們無可奈何的「天災」。既然如此,可否試著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待它,用另一種心態來對待它,讓它真正成為「怡情期間」?待疫情過去後,重新恢復了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與家人的相處又變得匆促,喜愛的書將被遺忘在角落,心愛的吉他落上灰塵,文房四寶成了純粹的擺設,陽台的花草再無暇注意是何時開落,天空的白雲兀自飄逸,想要閉目養神一刻鐘卻被公務電話打擾不停……那時的你,是否會懷念並感謝「疫情期間」?

疫情既來之,我輩應安之,使「疫情」變作真正的「怡情」。讓我們利用這個特殊的時期,慢下腳步,用心享受生活裡那些細緻的感動與美好;讓我們利用這個特殊的時期,好好休憩,韜光養晦,在「疫情」結束後以更健康、完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莫要白白浪費了這難得的「被迫空閒」,因為這是我們生活中「怡情」的大好機會,是我們生命中彌足珍貴的清慢時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