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防堵非洲豬瘟,明天起,養豬數一百九十九頭以下的小型養豬場將禁用廚餘、動物性廢渣、畜禽屠宰下腳料,先前原本研擬連果菜渣、豆渣等植物性廢渣都禁止,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昨宣布,評估後認為植物性廢渣沒有風險,將開放使用;小型豬農不滿說,當初也是拿到再利用檢核才能合法以廚餘養豬,如今一有風險就「封殺」小場,太不公平。
八月二十二日國內破獲越南走私豬肉案,且肉品流通到全台市面,若帶有非洲豬瘟病毒的肉品變成廚餘進入養豬場,恐有染疫風險。農委會畜牧處長張經緯表示,至今共檢驗四百零四件走私豬肉,其中二十一件為陽性,明起養豬廚餘新制上路,全台有二百七十三家廚餘養豬小場受影響,經過地方政府溝通,有六十場將擴大規模、一百多場改用飼料。
陳吉仲表示,植物性廢渣若混入動物性廢渣或廚餘等其他廢棄物,外觀跟味道都很容易辨識,稽查不困難。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說,植物性廢渣來源單純,如豆漿廠等,通常由養豬戶直接跟業者收,不會跟家庭或事業廚餘混在一起,但不管傳統豬瘟或非洲豬瘟,只要食物混入一顆活病毒就會造成豬隻感染,將找出適合的科學方法,對植物性廢渣做更精準檢驗。
中華民國養豬協會副理事長林承德說,本來可餵豬的廚餘改為掩埋、焚燒太過浪費資源,政府應鼓勵設置加工廠,將廚餘轉化為安全飼料,才能真的為環境解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