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博館「疫觸即發」 看見台灣百年島嶼戰疫史 曹麗蕙 |2021.09.27 語音朗讀 135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博館《疫觸即發》特展今日於鐵道部開幕,左起長庚大學人文及社會醫學科教授張淑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文化部文化資源司司長洪世芳、台博館館長洪世佑、台灣醫學史學會理事長張秀蓉。圖/台博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回顧台灣社會,百年來也曾有多次戰疫經驗,國立台灣博物館即日起於鐵道部園區推出「疫觸即發-百年島嶼戰疫特別展」,藉由日治時期以來館藏的浮世繪、畫報、照片、卷軸等,以及漢人民俗文物,搭配戰前戰後衛生檢疫史料,加上民眾訪談、防疫物品等素材,開啟台灣百年防疫的時光旅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也出席表達支持,他說,「在台灣整個百年防疫歷史當中,我們確實很棒的成果,除了政府帶領的防疫措施,民眾配合非常重要」,他表示,在此之際能見到這的展覽非常重要。展覽以「近代交通」為切入點,並以歷史性的視野,來看19世紀乙未戰役的浮世繪和戰地衛生報告,對比不同視角的戰事觀點、軍隊染疫情形。在經歷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1895年運兵船「未上岸即染疫」的澎湖之役等事件後,日本在台灣建立海港檢疫制度、發佈傳染病預防規則等防疫政策,開啟台灣人前所未有的防疫體驗。台博館疫觸即發特展,從台灣史觀點開啟台灣百年防疫的時光旅行。圖/台博館提供台博館表示,嚴格的檢疫措施,也常常引發政府和在地社會的緊張關係。從當時的報導可以看出有些民眾認為用消毒藥水是「冷水害人」、火葬則是「燒人身屍」,解剖則是「破人屍身」等,反映當時檢疫措施對本島人喪葬文化的衝擊。此外,民間社會對防疫措施多有不適應,常尋求傳統醫療文化,仰賴求神問卜拿取漢藥治療。加上郵便與鐵道等現代的交通制度發展,其網絡也成為傳染病擴散路徑,均成為傳染病防治的挑戰。戰後,政治情勢動盪,海港檢疫廢弛、走私貿易興盛,傳染病再度爆發,在1946年因缺乏配套的疫區封鎖政策,導致布袋發生警民衝突的悲劇事件。所幸台灣在1950年代,透過美援與國際援助,搭配校園衛教、兒童預防接種等措施,以及基礎衛生建設逐漸提升與完備,逐步邁向公衛先進國家。台博館表示,展覽最後以21世紀台灣重大傳染病事件,包括SARS、COVID-19等防疫經驗為主軸,介紹台灣齊心抗疫與創新突破的集體記憶,同時呈現疫情下的社會影響、產業震盪等統計資料,提醒大眾社會重建與經濟復甦是需要全民合作的漫漫長路,惟有充分了解才能有效防禦。展期即日起至明年11月6日。新冠疫情的防疫平安符。圖/台博館提供 前一篇文章 不畏疫情!Fresh Taiwan引領文創商品再次進擊歐日市場 下一篇文章 藝文場館不限梅花座 表演團隊:終於盼到這一刻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攜手多倫多大學 合作推廣人間佛教2025.07.08026年新低 前5月建物抵押棟數 年減24%2025.07.0803【遊藝筆記】 香魂莫逐冷風散 (上) 2025.07.08042幼熊越獄 嗑光一周存量蜂蜜2025.07.0905【斗室有燈】我見過利刃般的眼神2025.07.1106【論愛談情】愛與界線2025.07.0807荷蘭獨特國粹 撐竿跳河大賽2025.07.1008WCF主席尼爾森 全家參訪台北道場2025.07.1009減碳救地球 大馬1.5萬人復蔬路跑2025.07.1010比利時佛光山 佛光家庭祝福禮2025.07.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漢光演習 河道爆破母公司爭議 街口籲用戶安心M1A2T射靶全中 總統讚:地表最強戰車漢光41號首日 後備旅級動員 演練限制空間戰鬥CPI連3降 外食房租續漲6年新低 前5月建物抵押棟數 年減24% 作者其他文章吳晟、傅明光、楊麗花 獲頒政院文化獎 浴火重生小提琴家 演奏卡門幻想曲首屆身體藝術節 7月19日花蓮登場會動的浮世繪展 江戶風華再現關西世博We TAIWAN 台灣光譜聚焦禪草心韻書畫 展現禪思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