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博館「疫觸即發」 看見台灣百年島嶼戰疫史 曹麗蕙 |2021.09.27 語音朗讀 137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博館《疫觸即發》特展今日於鐵道部開幕,左起長庚大學人文及社會醫學科教授張淑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文化部文化資源司司長洪世芳、台博館館長洪世佑、台灣醫學史學會理事長張秀蓉。圖/台博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回顧台灣社會,百年來也曾有多次戰疫經驗,國立台灣博物館即日起於鐵道部園區推出「疫觸即發-百年島嶼戰疫特別展」,藉由日治時期以來館藏的浮世繪、畫報、照片、卷軸等,以及漢人民俗文物,搭配戰前戰後衛生檢疫史料,加上民眾訪談、防疫物品等素材,開啟台灣百年防疫的時光旅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也出席表達支持,他說,「在台灣整個百年防疫歷史當中,我們確實很棒的成果,除了政府帶領的防疫措施,民眾配合非常重要」,他表示,在此之際能見到這的展覽非常重要。展覽以「近代交通」為切入點,並以歷史性的視野,來看19世紀乙未戰役的浮世繪和戰地衛生報告,對比不同視角的戰事觀點、軍隊染疫情形。在經歷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1895年運兵船「未上岸即染疫」的澎湖之役等事件後,日本在台灣建立海港檢疫制度、發佈傳染病預防規則等防疫政策,開啟台灣人前所未有的防疫體驗。台博館疫觸即發特展,從台灣史觀點開啟台灣百年防疫的時光旅行。圖/台博館提供台博館表示,嚴格的檢疫措施,也常常引發政府和在地社會的緊張關係。從當時的報導可以看出有些民眾認為用消毒藥水是「冷水害人」、火葬則是「燒人身屍」,解剖則是「破人屍身」等,反映當時檢疫措施對本島人喪葬文化的衝擊。此外,民間社會對防疫措施多有不適應,常尋求傳統醫療文化,仰賴求神問卜拿取漢藥治療。加上郵便與鐵道等現代的交通制度發展,其網絡也成為傳染病擴散路徑,均成為傳染病防治的挑戰。戰後,政治情勢動盪,海港檢疫廢弛、走私貿易興盛,傳染病再度爆發,在1946年因缺乏配套的疫區封鎖政策,導致布袋發生警民衝突的悲劇事件。所幸台灣在1950年代,透過美援與國際援助,搭配校園衛教、兒童預防接種等措施,以及基礎衛生建設逐漸提升與完備,逐步邁向公衛先進國家。台博館表示,展覽最後以21世紀台灣重大傳染病事件,包括SARS、COVID-19等防疫經驗為主軸,介紹台灣齊心抗疫與創新突破的集體記憶,同時呈現疫情下的社會影響、產業震盪等統計資料,提醒大眾社會重建與經濟復甦是需要全民合作的漫漫長路,惟有充分了解才能有效防禦。展期即日起至明年11月6日。新冠疫情的防疫平安符。圖/台博館提供 前一篇文章 不畏疫情!Fresh Taiwan引領文創商品再次進擊歐日市場 下一篇文章 藝文場館不限梅花座 表演團隊:終於盼到這一刻 熱門新聞 01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2WTA、ATP年終賽 獎金創新高2025.11.0703大崗山淨山健走行三好 佛光人守護山林2025.11.0504法水寺送給天國的信 700天燈傳達想念祝福2025.11.0505佛光山中區三皈五戒 佛子安頓身心2025.11.0506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衣食住行 5 - 32025.11.0507山本由伸 拚美職首座賽揚獎2025.11.0508【古堡麗影】倫敦塔:英國千年歷史活教材2025.11.0509古老金幣2025.11.0510【快樂塗鴉簿】夢境旅遊2025.11.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訪歐返台 蕭美琴:處境艱難不退縮魏哲家:黃仁勳來要更多晶片興達電廠 應變演練澎湖馬祖包機 空中交通創舉中興新村活化 省主席官邸變身餐廳翡翠水庫支援發電 台電須付補償費 作者其他文章蔬食人物誌、94素Podcast 精采首發時尚老人捐設備 點亮逆風少年舞台夢台北雙年展 思慕為橋連結世界金漫獎 黃健和獲特別貢獻獎台北藝博會 趙無極、草間彌生作品吸睛國際佛光會 3度獲公益金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