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遠令義青參依圓通秀禪師。
師至彼無所參問,唯嗜睡而已。
執事白通曰:「堂中有僧日睡,當行法規。」
通曰:「是誰?」
曰:「青上座。」
通曰:「未可,待與接過。」
通即曳杖入堂,見師正睡,乃繫床呵曰:「我這裡無閒飯,與上座吃了打眠。」
師曰:「和尚叫某何為?」
通曰:「何不參禪去?」
師曰:「美食不中飽人吃。」
通曰:「爭奈大有人不肯上座。」
師曰:「待肯,堪作什麼?」
通曰:「上座曾見什麼人來?」
師曰:「浮山。」
通曰:「怪得恁麼頑賴!」遂握手相笑,歸方丈,由是道聲藉甚。
《五燈會元‧卷十四》
法遠禪師要投子義青禪師去依圓通法秀禪師處,義青到圓通處之後,並沒有參禪,每天只是睡覺。
執事僧便去告訴圓通:「堂中有個僧人每日裡只是睡覺,什麼事都不做,應當施以法規懲罰。」
圓通禪師一問之下才知道是義青禪師,為了了解實情,便往僧堂質問。
圓通禪師敲著床邊呵道:「我這裡可沒有閒飯,讓你吃飽了在這裡睡覺。」
義青反問:「和尚要我做什麼?」
圓通:「怎麼不去參禪呢?」
義青卻答:「美味佳餚對吃飽的人來說引不起一點興趣。」
圓通:「怎奈不同意你的看法的大有人在。」
義青答:「等到他們都同意了,又有什麼用?」
圓通驚疑:「你是否見過什麼高人?」
義青答:「浮山法遠和尚。」
圓通:「怪不得如此頑賴!」
最後兩人握手大笑,一同回到方丈室,從此,義青聲名大噪。
投子義青雖已開悟,但仍無心傳法,隨順自然,不拒不求,「美食不中飽人吃」,意指都已開悟了,還參什麼?就像吃飽飯的人,就算美食佳餚在前也沒食欲,而「待肯,堪作什麼?」即不在乎任何人對他的看法,利害毀譽皆不動心,此即禪宗所謂任運無礙,理事圓融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