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大專生 開學搶約心理諮商

 |2021.09.23
872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昨天是多數大專的開學日,但疫情下的大學生活,也讓學生焦慮爆表。

不少學校實體諮商預約已滿檔,還有學生被排到年底;有學校的心理健康通識課也被學生搶翻。大學分析,疫情影響上課、選課、生涯規畫及人際關係等,多種變動,加劇學生無助與疏離感,易產生焦慮與憂慮。

五月中因本土疫情爆發,全國學校一路停課至暑假,學生實體心理諮商跟著暫停,八月中才陸續恢復,學生預約實體諮商從暑假滿到開學後。

今年不少大學新生「無終也無始」,不僅高中生涯沒有畢業典禮、指考延期,大學開學也沒有實體迎新;大學舊生雖然「停課不停學」,卻有大學教授發現學生成績「走鐘」,學習成效M型化。

3個擔憂

困擾學子情緒

一名頂大教授分析,一連串的變動讓大學生可能會面臨無助與疏離感,以往比較不常出現的親子衝突、朋友間陌生、學習遲滯,都有可能在新學期產生。

台灣師範大學去年曾因疫停課兩周,未料一復課,就出現學生諮商預約潮。台師大分析學生情緒困擾的樣態,學務長林玫君表示,最多的是憂心自己染疫,隔離檢疫加劇學生產生焦慮、憂鬱的心情;第二則是生涯規畫,學生難以掌握生涯安排,挫折感高;再來就是學習壓力,學生憂心遠距教學跟不上。

大學昨天開學,面對疫情的未知風險,教育部建議前兩周採線上教學,就算恢復實體課程,也有班級人數限制,光是線上選課、加簽都讓師生吃足苦頭,教授信箱被加簽信灌爆,學生也焦慮選不到理想的課程。

應對方案

視變動為常態 

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助理教授楊長苓建議,學生可利用專心呼吸跟分心脫逃達到紓壓效果。她提到,紓壓並不是因為做了什麼而放鬆,反而是做了什麼之後,會感到平靜安定,有時睡覺也是不錯的紓壓方法,建議學生多觀察自己,找出自己的紓壓模式。

政治大學今年找來兩位臨床心理師,開設兩班「自我探索與心理健康」通識課程,原訂每班只收六十個學生,卻吸引二百七十名學生搶課。授課心理師曾心怡說,希望這門課能成為學生出社會後還記得的課,大學生應把變動視為常態,把變動參數放在心裡,隨時面對變動,就能找出配套方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