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民調 教育、治安、社福全不及格 逾二成受訪者家庭月收入不到二萬
【本報台北訊】一項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對政府在民生經濟、教育、治安、社會福利的施政,民眾統統不滿意,對「教育」的不滿意度首次飆高逾八成,民生經濟的不滿意度也超過七成九;不過,教育部認為,這幾年的認真及用心程度,教育滿意度應不會太離譜。
千代文教基金會委託政治大學民調中心在本月五日至十九日,針對全台十六歲以上民眾進行「台灣社會現況」調查,千代基金會研究部主任胡正文表示,調查期間剛好發生教育部杜正勝部長打瞌睡、挖鼻孔事件,可能影響民眾對教育施政的觀感。除了教育和民生經濟外,治安和社會福利的不滿意度也分別約七成四與五成九。
在滿意度方面,受訪者對社會福利的滿意度最高,但也只有四成二三,治安為二成五二、教育二成二二、民生經濟滿意度最低,只有二成一三。
調查詢問受訪者家庭每月平均所得,高達二成一三受訪者的月收入不到二萬元、三成六三的家庭月收入在二萬至五萬元之間,但也有百分之三點八受訪者家庭月收入在十五萬元以上,顯示台灣家庭的經濟狀況呈金字塔型。調查並發現五成零四的受訪者同意「只要不犯法,可以用任何方式來賺錢」,千代基金會擔心,經濟困難已開始扭曲民眾的價值觀。
在政治議題方面,六成六四的民眾不贊成更改「中華民國」國號,即使是民進黨的支持者也有約三成反對改國號;至於執政黨有意更改以大陸地名命名的路名,也有高達八成的民眾表示反對。
高達八成八七的受訪者認為,政治人物不清廉就應該下台,但有六成二五的民眾表示「不相信」檢調、司法的公正性。
對於民調滿意度低,教育部主任秘書莊國榮反駁指出,現在民調很多,設計方式、題目等都會影響結果;他說,教育部這幾年的用心超過以往,例如活化校園、國立校舍改建、四技二專考題檢討、學生情緒等關注等,滿意度應不會太離譜。